close

如果說季辛吉是美國共和黨的頭號政治智囊,那末布里薩斯基就是民主黨的戰略智囊,他們的看法經常影響著政府的政策,現在雖然年邁,但他們對美國利益的分析與建議仍然不衰。

布里薩斯基有過一段關於美國戰略利益的話說:「美國的歐亞戰略目標是防止在這裏出現一個能夠主導歐洲或亞洲,從而向美國提出挑戰的大國。還要防止歐亞主要國家相互形成排斥美國的聯合,美國應使歐亞的力量均衡,有利於保持美國政治仲裁者地位」。

最近美國在亞洲搞的確實就是這一套,無論韓國天安艦事件或是日本對釣魚島的強霸事件都脫離不了這個範疇。

釣魚島中日撞船事件發生後,日本的態度非常強硬,根本不理會中方的數度警告與抗議,但是最後卻又急轉彎,突然放低了姿態向中國屈服,當然中國所採取的報復也使日本生畏,譬如禁止稀土輸日,拘禁四名日本間諜嫌疑者,但真正使它屈服的背後力量還是來自美國,強硬是由於有美國後台支持,屈服也是因為美國撤台。

九月二十日,中國總理溫家寶在出席聯大千年發展發展目標高級別會議時,借機發表說:「我強烈敦促日本立即無條件放人,如果日方一意孤行,中方將進一步採取行動,由此產生的一切嚴重後果,日方要承擔全部責任」。

二十三日美國總統與日本總理菅直人會晤,表明了要讓日方儘快釋放中國船長。其實同一天國務卿希拉蕊與日方外務大臣前原誠司會談時已經說了要日本放人,據日本媒體報導說,希拉蕊用了儘快(soon)的詞。這些表態使日方非常吃驚,九月二十四日北京時間下午,日本便放人,夠soon的了。

其實日本在釣魚島事件上的非常強硬,有各種原因,一則是轉移日本人民對於民主黨政府在琉球普天間美軍基地政策上的不滿,這一目標是達成了。原先日本人對民主黨政府的對美屈從非常不滿,這成為民主黨的大患,選票將為之流失,但是釣魚島衝突,民主黨政府有意以對抗的姿態示威,使日本人民產生反中的民族情緒,認為與美國的安保結盟是必須的,琉球地方政府本來為了美軍基地遷移問題與東京政府搞成水火不容的態勢,現在卻突然轉寰,不但高呼釣魚島是日本領土,後來甚至進行了遊行示威,反美情緒頓時減退,使民主黨在處理這個棘手問題上鬆了一口氣。

另外一個原因是民主黨政府要測試美國對安保條約的認真態度將如何?與美國「寸步不離」究將有多大好處,所以事件一發生,日本便要求美國表態,要美國確認日本的立場–釣島是日本的領土。在主權問題上,美國不敢輕易表態,因為這會引起中國的激烈反應,會產生不測,但是又不能使日本失望,所以表態說釣島的治理權屬於日本,這是美國當年在移交琉球時同時移交的。這種表態雖不能使日本完全滿意,但至少知道一旦釣島發生事故,這將屬於安保條約範圍,美國將會以武力協助。

美國為什麼這樣曖昧,原因在於它只要利用日本的弱點也要利用中國的弱點,日本的弱點是既怕中國的崛起威脅到日本的利益,又不能也無力制衡這種發展,採取與中美相等的距離並不能解決問題,那麼較可靠的作法便是更靠近美國,但這並不是民主黨內的完全主流意見,鳩山由紀夫與小澤一郎便不認為這樣有利於日本成為完整大國,但是民主黨內的鷹派都抱著反中親美的想法,美國就利用日本這種首鼠兩端的狀況,挑動日本對付中國,使日本更易為美國所掌握。

但是,美國的政策固然是要與中國鬥爭,但卻又要「鬥而不破」,如果美國被日本牽著走,使美中之間因為日本而起了大衝突,那絕對不是美國利之所在,所以當中國表態不惜在釣島問題上與日本大幹時,而且把這信息告知美國之後,美國就怕自己對這事件捲入而使自己利益受損,所以在向日本表示釣島屬於安保條約範圍內之後,便開始對日本施壓,使日本趕快放人以避免中日更進一步的大衝突。
這些時,「美國率領亞洲諸國圍堵中國」的聲浪高漲,國務卿艾希拉蕊參加東協高峰會,一般都認為是佈署反中大會串,但就在這緊張關頭希拉蕊卻在高峰會前,突然決定在海南島與戴秉國會晤,使國際輿論大為驚訝,其情況猶如美國要佈屬G20會中以匯率問題圍堵中國,但卻突然由領軍的財政部長蓋特納與王岐山在青島機場會談。

這就是美國對中國鬥爭的「鬥而不破」的原則。天安艦事後的黃海軍演、釣魚島撞船事件,背後都有美國的影子,但最後結果是華盛頓號航母未入黃海,日本政府聽命放人。美國畢竟對這個國家的控制已收發自如了。
(本文作者俞正先生在《中國時報》國際新聞版撰寫「國際瞭望」專欄逾三十年。)


【知識通訊評論月刊九十七期】2010.11.01

http://k-review.com.tw/2010/11/01/944/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美中關係
    全站熱搜

    Vadi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