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社會學和研究方法 (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設計師該怎麼增進工作效率?跟 15 個大尾 Designer 偷偷學招

By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 2014/08/150


從四月開始,俄羅斯設計師 Yevgeny Yermakov 就開始了一個計劃:親身詢問 100 名設計師,大家所關注的一些問題,包含職涯相關、年輕的設計師應該做些什麼、工作的習慣,以及有用的書籍。

Yevgeny Yermakov 將搜集到的答案放在她的網站上:5 Questions for 100 Designers,至截稿前,Yevgeny Yermakov 已經訪問了 44 名設計師,她的個人網站也漸漸地變成一座設計們必訪的寶庫。被訪問過的設計師包含 Jessica Hische、Debbie Millman 以及 Michael Bierut,從他們的個人網站都不難發現,他們都是很厲害的設計師啊!

其中大家最好奇的問題,大概是這個:有任何的方法、工作習慣,可以讓設計工作變得更有效率嗎?

不同的設計師們都擁有各式各樣的答案,包含設鬧鐘、去大自然散步、聽黑金屬樂(black metal),這也顯示了關於生產力、效率並沒有一定的公式。不過寫「to-do lists」大概是最普遍聽到的回答了。

以下節錄了 15 個擁有超人般生產力的設計師,看看他們是如何增進自己的生產力與效率,也許不會每一種方法都適用在你身上,不過如果你毫無頭緒,也許可以從中挑選幾個來試試看噢!

Debbie Millman
1. 把要做的事情列出來

2. 準備好行事曆與鉛筆來記錄(一定要鉛筆!)

3. 在開始一件新的工作時,確保前面的待辦事項都完成了

Verena Michelitsch
當我在做設計工作遇到瓶頸的時候,會把當前的版本儲存起來,然後打開一個全新、空白的檔案,而不是一直讓自己處於卡住的狀態。

Jessica Walsh
答案很簡單,to-do lists 與 apps 就是你最好的幫手(Evernote、Clear、Sparrow、Text Expander、iCal)。不過更重要的是挑選好客戶以及 nice、創意的工作夥伴。如果你跟混蛋 / 自大狂 / 懶人一起工作,再縝密的 to-do lists 也無法拯救你。

Michael Bierut
在 32 年前我就隨身攜帶一本小記事簿,至今依然保持著這個習慣。除此之外,我每天早上都會慢跑五公里,在這段時間內,我在腦中組織我一天的行程。最後,我再也沒有在週末工作過了。

John Newman
設鬧鐘,每個小時提醒自己,真心不騙。

Santiago Carrasquilla
比起星期一至五瘋狂的工作,我比較喜歡七天工作差不多的時數(週末會工作稍短一些)。我同時也知道每天在螢幕前八個小時會讓我心情很差。

Jessica Svendsen
在工作時聽音樂、講座、白噪音(white noise)可以最大化我設計時的效率。

Chuck Anderson
如果你是在家工作的,記得每天都要出去走走。一整天從起床開始,只待在同一個地方工作直到睡覺,非常不健康。你需要給自己一些喘息的空間,不管是出去散散步、運動、出去吃午餐、晚餐、喝咖啡都好。

Amanda Jane Jones
這些年來我發覺到,早上是我工作最好的時間。我通常在 4:30 起床,沒有人會在那個時間寄 e-amil 給我。萬物都非常安靜,這是我最喜歡的工作方式。此外,我也會適度地休息一下,到附近走走,就算很忙,至少也會坐在門廊前一下,因為我知道我需要新鮮空氣來維持生產力。

Coralie Bickford-Smith
每天早上花五分鐘的時間計劃每天的工作行程,並分配好每件工作應該有的工作時間。

Tobias van Schneider
即使我是德國人,也是那種沒有什麼組織性的德國人。我的 to-do lists 永遠都是參考用,我也沒有任何的 notes、也不太會用行事曆。不過我的習慣是把事情做好、做完。把事情做完這件事很令人上癮,為了把事情做完,我通常試著保持良好的動力。

Matteo Bologna
永遠不要抱怨沒有足夠的時間。設立嚴謹的 deadline 以及被逼迫出來的腎上腺素可以讓你的設計變得更好。

Alix Land
時間管理 apps 非常有用,30/30 幫助我建構每一天。以及 Lists、lists、lists!

Jillian Adel
一直以來我都在與時間奮鬥,除此之外家人、朋友、運動、冥想等能讓你感到快樂的事情也都非常重要,能讓你的工作效率指數性的成長。記住,沒有人能夠替你奮鬥,自己的工作,自己奮鬥。

Wade Jeffree
音質很重要,工作時我會一直聽音樂,例如 drone、doom、黑金屬、techno 音樂。另一方面我也會聽談話性、聽電台等,為什麼不一邊學習,一邊工作呢?

看完了 15 位設計師各自不同增進效率的方法,我想適用的對象不只限於設計相關產業,只要是在工作的每一個人都可以從中挑選適合自己的部分。不過,我想 4:30 起來這個方法應該不適合我 ……

(資料來源:fastcodesign;圖片來源:wiki, CC Licensed)

 延伸閱讀

Vadi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跳蚤耳朵的研究

ㄚ呆向來對研究生物很有興趣。
ㄚ呆在狗狗的身上抓到好幾隻跳蚤。
ㄚ呆想要研析跳蚤的聽覺在哪裡?
於是他就把一隻跳蚤的腳切掉二隻,
然後對著跳蚤說:「跳ㄚ!跳ㄚ!」,結果跳蚤依然會跳..
於是他再切斷二隻,又對著跳蚤說:「跳ㄚ!跳ㄚ!」
跳蚤依然照跳不誤..最後他又再切斷二隻腳,
然後又對跳蚤喊:「跳ㄚ!跳ㄚ!」
這時跳蚤再也跳不動了..
ㄚ呆一再的重複多次實驗,結果都相同。

  • 於是他寫下了心得~
「跳蚤的耳朵就是那六隻腳!」

Vadi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由任何一個標準來看,科學在當前人類文化中站著一個主流地位,是無庸置疑的。但是在這樣一個局面裏,近許多年來愈來愈多的科學中人,開始有著焦慮之感,他們對於科學給人生世事問題提供解答,卻面對著質疑、疏離甚至挑戰,感到不解,對於許多超經驗思維的愈益受到注意,甚至形成新時代信仰潮流,更難免失望。

Vadi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類學過去研究其社會演變,利用田野調查和資料佐證,最近一項新的研究,借用遺傳演化的實證方法,利用語言演化做指標來作探究。

根據一項在東南亞和太平洋進行的社會結構和語言研究指出,人類社會是小步前進,正如同生物進化一樣。

倫敦大學學院的柯里(Tom Currie)領導該一東南亞和太平洋研究,論文十月中發表在《自然》雜誌。他指出,一直以來,人類學的重大爭議之一,在於社會經時間推移演變的方式,是否有循環的模式或過程。他們的團隊想要知道,是否社會是經過一些少數不同的形式,才進化成複雜形式,從部落到酋邦、國家和帝國,還是不同的社會都各自擁有自己的發展模式。

Vadi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