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5縣市調查/六都效應 全台搶人搶資源

精華簡文

2015縣市調查/六都效應 全台搶人搶資源

圖片來源:王建棟

瀏覽數

2921
分享
 
 

2015縣市調查/六都效應 全台搶人搶資源

作者:鄧凱元 2015-09-01 天下雜誌580期

「六都」局勢成形,資源、人口紛紛靠攏,拉大城鄉差距。 台北市不僅四項評比奪冠,拿下競爭力第一,更擠下台中市,成為台灣民眾「島內移民」的首選。

 

二○一五年《天下》幸福城市大調查出爐。哪些縣市是大贏家?

在縣市競爭力方面,六都組由台北市再度拔得頭籌;台南市與高雄市攻佔二、三名;新北市則跌出前三名。非六都組中,金門縣是最大贏家,擠下「硬底子」新竹市,奪下榜首。(見表1)

縣市調查

今年,台灣民眾最想移居的縣市,前六名全被六都包辦,而台北市也擠下台中市,成為今年台灣民眾「島內移民」的首選。

從「經濟力」指標中的「人口增加率」來看,更不難發現六都與非六都的人口吸引力差距,正明顯加深。

六都中,除了高雄市外,其餘五都人口穩定成長,其中又以桃園市的千分之七最為顯著,其次為台中市與台北市。桃園市長鄭文燦強調,桃園每年還可成長五萬人,「四年下來會多二十萬,等於半個宜蘭縣。」

相較於六都的亮眼表現,非六都人口「魅力」較弱──十六個縣市有高達八縣市人口負成長。

根據主計總處公布的「社會增加率」來看,自○九年開始,彰化縣、南投縣、雲林縣、嘉義縣市、屏東縣及基隆市等七縣市,已連續六年遷出人口數大於遷入人口數,人口外流嚴重。

「都會區提供更多工作機會與社會福利,再加上交通方便,會產生磁吸效應,」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系主任呂育誠觀察。

桃、竹、馬祖 分齡搶人口

面對人口結構變遷可能帶來的衝擊,各縣市都加緊腳步,搶人、搶人、再搶人。

 

 

全台平均人口最年輕的新竹市,主打「兒童城市」;人口成長最多的桃園市,則希望靠就業機會,吸引年輕人在桃園定居;而最長壽的馬祖,希望成為銀髮族的「健康之島」。

剛接任新竹市長,今年僅四十歲的林智堅,上任後第一件事就是「討好」新竹的新手爸媽與兒童們。他強調,新竹市是連續十一年兒童出生率最高的城市,十二歲以下孩童人口,就佔了一二%。

「我要打造全台最友善兒童的城市,」已是兩個小孩爸爸的林智堅興奮地說,「我們的目標是追上台北,在每一個行政區都蓋一個親子館。」

剛升格後的桃園市,也不讓鄰居專美於前。以就業人口年增率而言,桃園市表現最亮眼,以二.二%的增加率,一舉超越台北的一.五%。

桃園市長鄭文燦,站在市府頂樓,指著一個個正在趕工中的建地說到,桃園就業機會多,他要讓桃園成為「年輕人的第一站。」

好山好水的馬祖,希望成為「銀髮天堂」。過去擔任連江縣衛生局長,如今成為新科縣長的劉增應受訪時強調,馬祖是全台灣最長壽的縣市。

而在他擔任局長的任內,已逐步改善醫療資源不足的問題,現在馬祖與台灣間的轉診與線上醫療系統都已經到位,「我們有很好的健康照護。」

縣市調查

六都硬指標亮眼 市民不買單

綜觀此次調查,台北市仍是大贏家。在《天下》幸福城市大調查的五個面向中,有四個領域拿下第一。「台北市得天獨厚,但後天的努力也不可以抹煞,」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系教授施能傑說。

呂育誠進一步分析,台北市的公務體系完整,一.四萬人服務二六○萬人,而隔壁的新北市,則是一萬人服務四百萬人。

台北市長柯文哲在走訪上海與首爾後,接受《天下》專訪。他強調,這兩個國際級都會最令人驚豔的就是城市長遠的規劃,「首爾現在有近三十萬戶公宅,原因是他們二十六年前就在處理高房價的問題,」他感嘆。

在五項指標中,台北唯一被其他六都拿走第一的是「社福力」。

台中市在社福力指標中的「高風險家庭個案平均面訪次數」與「平均每位列冊需關懷之獨居老人被服務次數」兩項指標都名列前茅。在民眾的主觀滿意度,也有不錯的表現。

此外,台中市在「經濟力」也超越新北市,僅落後給台北市。

台中市長林佳龍強調,台中的就業率向來不差,但相對於其他都會區,薪水少了一截。因此他的首要目標,就是招商與提升投資環境,「這會拉抬整體的薪資水準。」

全國中小企業總會理事林榮燦認為,台中雖然有不錯的產業基礎,但台中港的吞吐量有限,「要改善基礎建設。」

另一方面,雖然都會型縣市的軟硬體設施較為完善,但市民對施政的滿意度,卻仍無感。

以六都而言,台北市的客觀指標大幅領先,但民眾主觀滿意度,只排第三。新北市更慘,雖然整體客觀指標只輸給台北,但民眾主觀的滿意度卻是倒數第一,拉低整體平均。

而同樣的現象,也考驗新竹市長。新竹市的軟硬體客觀指標,在非六都排名第一,但民調排名卻只來到第十二名。

呂育誠認為,都會化程度愈高的地區,「市民更挑剔。」他舉例,台北市「一九九九」每天大約有六千多通電話,相較之下高雄市卻只有台北的一成左右。

新竹市長林智堅對此則表示,要改善民眾主觀上的滿意度落差,新竹市要找回市民對城市的「光榮感」。

非六都較勁 比拚「環境力」

相較六都一面倒的局勢,非六都組的各縣市則互有領先。

「經濟力」向來是新竹市的強項,包括「每人消費支出」、「每戶可支配所得」、「大專以上佔總就業人口比率」等細項評比,新竹市都遙遙領先。

然而,金門縣搶下了非六都組的榜首,因民眾主觀幸福感高。金門縣長陳福海認為,要維持市民的幸福感,最迫切的是,要改善金門的醫療與長期以來用水的問題。

他提到,金門超抽地下水已經十年,若要提升縣市競爭力,「沒有水,什麼都不用講。」

城市量體小,開發程度低,也讓三個外島在「環境力」指標,包辦前三名。

金門金門民眾主觀滿意度高,是排名躍升關鍵。(黃明堂攝)

澎湖縣長陳光復上任後,宣布停建備受環保團質疑的大倉媽祖文化園區。「這要花十億,大概是澎湖四年不吃不喝的錢,更重要的是沒做環評,」他表示。

而本島中,「環境力」則是宜蘭與花蓮的強項,分別拿下非六都組的第四、五名。

對於宜蘭農舍「蔓延」蘭陽平原的生態衝擊,今年宜蘭縣政府開了第一槍,從嚴審查農民資格與建照核發。

「去年選舉到每一個鄉村去走,嚇壞了,(農舍)蓋的速度跟上次選的時候完全天翻地覆,」宜蘭縣長林聰賢回憶。

對此,荒野保護協會秘書長李建安表示肯定,「農地本來就該回歸農用。」

林聰賢也預告,雖然「國土計劃法」還躺在立法院,但宜蘭在年底會率先推出區域性的國土計劃。

宜蘭環境力是宜蘭的強項,但未來要在觀光與環保間取得平衡,將是考驗。(黃明堂攝)

新官三把火,就怕燒掉士氣

新科縣市長來勢洶洶,各顯神通。呂育誠提醒,首長儘管有許多願景要落實,但也要注意公務體系的士氣,以及是否能負荷,「否則體系反撲的力量會很大。」

此外,雖然縣市長紛紛疾呼,要走不一樣的路,但施政比長不比短,未來三年誰是贏家,端看首長的決心與執行力。(英文版同步上線www.cw.com.tw/english)

 

---------------------

專家評比 施政別強出頭 區域協作更有感

 

文教面: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秘書長 楊志彬

六都成形後,資源分配更不均

2014年縣市首長改選後,呈現新的氣氛,這種氣氛底下看到不錯的作為。例如,新竹市的伙伴就提到,公車站牌多了政策的告知。

台北市所推出的政策,也有後續的市民培力計劃。例如,都市農耕計劃,就搭配上社區大學與農會系統。這是透過政策引導,讓市府與市民一起成長,也是市民與政府之間的共學關係。

但城鄉資源差距的惡化,在六都成形之後情況更嚴重。

不僅資源分配很集中在都市,六都內的資源集中現象也很明顯,像是新北市與高雄市,多數資源挹注在少數的政策上。

另外,近年來屏東縣以「區域本位」與「原住民本位」推出的教育政策很不錯,是資源分配惡化裡的逆勢操作。

 

環境面:荒野保護協會秘書長 李建安

縣市環境治理 欠缺整體思惟

從非六都組的環境力排名來看,離島有不錯的表現,但近年來開發愈來愈頻繁。

九合一大選後,出現很多新科縣市首長,一下要看到表現不容易,但施政上若能「區域共同合作」,民眾會看得見。

以前雙北曾經共治淡水河,引起不少話題,但這樣的合作模式,其他縣市卻沒推行。很多縣市的交界是山岳與河流,協作管理後的力量會不一樣。

現在也看到,政府各部會的溝通欠缺整體協調。但很多環境問題是整體性的,需要跨部會的合作。

台北市長柯文哲上任後,對單一環境議題看似有清楚立場,但缺乏整體的環境思惟。而台中市長林佳龍,則因為環境政策遭到質疑,例如,雪谷纜車。

 

社福面:聯合勸募協會研發委員會召集人 張淑慧

增能式協助,比發放津貼更重要

都會型縣市軟硬體的客觀成績不錯,但民眾主觀落差的原因有很多。

大環境對首長整體施政表現,也會影響民眾對社福政策的滿意度。此外,可能也和縣市的人際網絡有關。例如,各縣市的社區關懷中心的前身,多為老人會或者地區的意見中心,在地社會網絡強的縣市,民眾較容易有感,但在台北,民眾就很無感。

整體而言,地方政府應把「津貼」與「殘補式」的社福政策,改為「增能式」的措施。

像是桃園市與屏東縣都以家庭為中心,把幼兒早療中心與既有的親子館、家庭福利服務中心整合在一起,讓幼兒能在同一場域,得到早期療養、學習、親子教育等增能式的協助。

近年來,政府朝向發展機構式幼兒照護政策,但機構與家庭之間如何加強互動,也是亟需解決的問題。

 

經濟面:中華民國全國中小企業總會理事 林榮燦

沒人才、沒土地 企業難伸展拳腳

新北市與桃園市,在吸引台商回流比較積極。

桃園有國際機場,讓商務人士省下不少的交通時間,土地也相對好找,佔明顯優勢;相形之下,新北市很缺土地。

台中也有不少的中小企業,但因台中港吞吐量有限,大型船隻不能進出,出口要送到台北,若能加強基礎建設,應可吸引更多廠商進駐。

目前台灣中小企業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找不到人,也找不到土地。

縣市政府雖然常常辦大型就業博覽會,但真正能招募到的人才很有限。

當務之急是恢復職業學校,產業界則可以提供師資,才能幫助企業解決找不到人的問題。

政府也要讓稅制合理化,吸引更多資金回台,企業才有錢投資設備與廠房。

 

關鍵字:

 

- See more at: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0450#sthash.tuDonYV8.dpuf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Vadim 的頭像
    Vadim

    Vadim 雜記本

    Vadi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