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社會福利&社區營造 (9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慈善教授林宏裕 8年捐宜縣1.15億元助弱勢

2017-07-06 11:47

[記者林敬倫/宜蘭報導]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兼任教授林宏裕,8年累積捐贈宜蘭縣政府1億1500萬元,用做公益及慈善之用,平均1年1500萬元,縣府用部分捐款,連續8年開辦「宜蘭縣政府脫貧方案暑期工讀計畫-陽光少年幸福計畫」,讓中低收入戶高中職及大學學子,在暑假期間於縣內的社服機構與財團法人工讀,每人可領到4萬2560元的工資。

  •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兼任教授林宏裕,8年累積捐贈宜蘭縣政府1億1500萬元,用做公益及慈善之用。(記者林敬倫攝)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兼任教授林宏裕,8年累積捐贈宜蘭縣政府1億1500萬元,用做公益及慈善之用。(記者林敬倫攝)

  • 縣府用部分捐款,連續8年開辦「宜蘭縣政府脫貧方案暑期工讀計畫-陽光少年幸福計畫」,讓中低收入戶高中職及大學學子,在暑假期間於縣內的社服機構與財團法人工讀。(記者林敬倫攝)

    縣府用部分捐款,連續8年開辦「宜蘭縣政府脫貧方案暑期工讀計畫-陽光少年幸福計畫」,讓中低收入戶高中職及大學學子,在暑假期間於縣內的社服機構與財團法人工讀。(記者林敬倫攝)

  • 縣府用部分捐款,連續8年開辦「宜蘭縣政府脫貧方案暑期工讀計畫-陽光少年幸福計畫」,讓中低收入戶高中職及大學學子,在暑假期間於縣內的社服機構與財團法人工讀。(記者林敬倫攝)

    縣府用部分捐款,連續8年開辦「宜蘭縣政府脫貧方案暑期工讀計畫-陽光少年幸福計畫」,讓中低收入戶高中職及大學學子,在暑假期間於縣內的社服機構與財團法人工讀。(記者林敬倫攝)

68歲的林宏裕是冬山人,除了兼任教授身分,也是陽光電子儀器廠負責人,投身公益近40年,被譽為台灣4大慈善家,善行還讓他登上「富士比」雜誌亞洲慈善英雄榜,民國98年開始,每年平均捐贈1500萬元,8年來捐出1億1500萬元給宜蘭縣政府,作為公益使用。

縣政府用這些捐款,辦理「宜蘭縣政府脫貧方案暑期工讀計畫-陽光少年幸福計畫」、「宜蘭縣家庭暴力相對人及失依陷困失能長者支持性整合性服務方案」、「長青食堂計畫」、「宜蘭縣幸福青年啟航計畫」、「幸福宜蘭沐浴服務計畫」及「宜蘭縣街友自立就業除草計畫」等公益用途。

其中「宜蘭縣政府脫貧方案暑期工讀計畫-陽光少年幸福計畫」已連續開辦8年,每年計畫經費約200多萬元,加上今年50人,共有400名高中職及大學學子,在暑假至社福機構或財團法人打工,賺取4萬2560元的工資,藉此補貼家用而受惠。

「工作時不要擔心只領22k!」林宏裕說,初入職場的新鮮人,一定要自己先求表現,讓上級能夠觀察、提拔,這才是正確的職場經營之道,年輕時絕對不要怕辛勞,只要肯努力一定有機會出頭,希望年輕學子能把握機會,利用工讀期間用心學習,以利未來順利就業。

宜蘭縣代理縣長吳澤成說,縣府的施政理念,把「安心社會」列為施政6大面向之一,其中又以扶助弱勢為重點施政綱要,透過民間團體及機構的資源挹注,加上縣府計畫的推動,一定能為弱勢帶來更多的關懷與支持,達到「希望新政、幸福宜蘭」的政策願景。

Vadi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宜縣蓋原民會館 9千萬還沒著落

2017-05-23

〔記者簡惠茹/宜蘭報導〕宜蘭縣議會縣長總質詢,原住民議員陳傑麟昨點名原住民行政中心暨多功能文化會館九千萬預算尚無著落,批縣府提出的前瞻計畫沒有為原民建設爭取經費(見圖,記者簡惠茹攝),另一名原住民議員孫湯玉惠也希望加快爭取腳步;代理縣長吳澤成說,將拜會原民會主委,做好對應計畫。

  • 原民多功能文化會館九千萬沒著落,宜縣議員批縣府前瞻計畫忽略原住民。(記者簡惠茹攝)

    原民多功能文化會館九千萬沒著落,宜縣議員批縣府前瞻計畫忽略原住民。(記者簡惠茹攝)

宜蘭縣原住民行政中心暨多功能文化會館要建在宜蘭市,預算還未到位,陳傑麟說,原民會分配到廿億元前瞻預算,其中文化、健康、聚會所就有七億元,宜蘭原鄉建設經費,縣府提報的計畫未射中靶心。

孫湯玉惠先展示文創料理「獵人飯糰」,以蘇澳特產鯖魚搭配紫米、糯米做成,期盼原住民文化會館有教育、產銷平台和文化展演空間。

縣府民政處長邵治綺說,原住民行政中心暨多功能文化會館預定地敲定宜蘭市新生派出所後方,已編列規劃設計費三百萬元,總經費九千萬到一億元,將爭取中央補助興建工程款。

 
 

Vadi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宜縣首設「植物營行」 助花草回春

2017-03-19

〔記者林敬倫/宜蘭報導〕宜蘭市思源社區關懷協會昨舉行全縣首座「植物營行」揭牌典禮,園區設計採銀行開存戶概念,由民眾攜帶家中生長情況不佳的花卉至「營行」存放,由社區志工照料,盼帶動交流並營造綠美化風潮。

  • 宜蘭縣思源社區關懷協會昨舉行全縣首座「植物營行」揭牌典禮。(記者林敬倫攝)

    宜蘭縣思源社區關懷協會昨舉行全縣首座「植物營行」揭牌典禮。(記者林敬倫攝)

宜市思源社區 志工照料生長不佳花卉

思源社區關懷協會民國一○四年經宜蘭縣政府核准成立,思源「植物營行」揭牌典禮上,宜蘭市長江聰淵、宜蘭縣議員江碧華、立委陳歐珀夫人徐慧諭等人出席。

思源社區關懷協會理事長曾南國說,因參與宜蘭縣政府社區規劃師駐地輔導計畫,了解環保及綠美化重要性,在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發展基金會輔導團隊協助下,結合關懷協會資源回收站設立「植物營行」。

「植物營行」約八十坪,可栽種約三百盆植物,曾南國說,全案構想來自銀行開存戶概念,家裡生長情況不佳花卉,帶到「植物營行」存放,交給志工照料,恢復生命力後取回,也能到「植物營行」選取花器及花卉DIY,完成種植後回存「營行」內。

曾南國說,園區內花器、儲水供水系統、內部設施,皆是資源回收物,由志工整理再利用,期望將綠美化及環保概念帶給社區民眾,進而往下扎根。

 
 

Vadi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是社造典範 宜蘭蘇澳白米木屐村怎麼了?

 
2017-03-16 08:31聯合報 記者張芮瑜╱即時報導
  •  

 

宜蘭縣蘇澳鎮白米社區曾是社區總體營造的典範,「白米」幾乎已和「木屐」畫上等號。圖...
宜蘭縣蘇澳鎮白米社區曾是社區總體營造的典範,「白米」幾乎已和「木屐」畫上等號。圖/白米社區發展協會提供
 

從礦石工廠林立的偏遠聚落蛻變成觀光重鎮,宜蘭縣蘇澳鎮白米社區曾是社區總體營造的典範,「白米」幾乎已和「木屐」畫上等號。但近年來觀光人次下滑,社區發展協會了解不可能從頭到尾「只靠一招走天下」,目前正藉周邊蘇花改動工機會翻轉,重新整合農村、產業資源,力拼成為蘇花改第一景。

 

白米社區並非產白米,反而出產大量製造水泥原料的白色礦石「白石仔」,位於蘇澳偏鄉的白米社區被重工業工廠包圍,一度拖垮當地發展,造成人潮外流;但在24年前搭上當時社區總體營造列車,發掘出傳統的木屐產業,不只創宜蘭之先,還一炮而紅,「白米木屐」成功案例被廣泛探討。

但近來蘇澳觀光工廠崛起,雪隧通車帶來塞車,外在競爭多了,遊客有更多選擇,白米木屐村來客人次逐漸下滑,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鄒金玉坦言,每年來客數都小幅下滑,「每年都掉兩成左右,去年來客數只剩不到4萬人。」

以往遊客多,商家有福同享,如今遊客少了,甚至出現店家惡意拉客,惡性競爭讓鄒金玉很無奈,也讓社區開始反思社造歷程。

「不可能從頭到尾只靠一招走天下。」鄒金玉說,社區營造必須不斷動腦創新、成長,根據經驗,10年面對一次大改變,當初社造帶領白米社區從危機化為轉機,「今年第24年,改變時候到了。」

白米社區旁的蘇花改工程案如火如荼進行,現階段進入尾聲,雖然施工造成不便,但從工程初期的環評,社區便積極參與,每3個月一次的工程會議也都列席,成功向公路總局爭取設置平面車道、自行車道做為回饋;未來白米木屐村將不再只有木屐,還會加入農村再生、溪流生態等體驗行程,讓走蘇花行經白米社區的遊客不再只是過客,還能來白米社區一日遊。

鄒金玉說,社區將趁著蘇花改機會,把危機化為轉機,在蘇花改改變地貌同時,重新整合農村、產業資源,力拼成為蘇花改第一景。

宜蘭縣蘇澳鎮白米社區曾是社區總體營造的典範,木屐館讓在地文化產業化,和觀光工廠的...
宜蘭縣蘇澳鎮白米社區曾是社區總體營造的典範,木屐館讓在地文化產業化,和觀光工廠的「產業文化化」,有很大不同。圖/白米社區發展協會提供
 
宜蘭縣蘇澳鎮白米社區曾是社區總體營造的典範,木屐館帶動觀光人潮,紅極一時。圖/白...
宜蘭縣蘇澳鎮白米社區曾是社區總體營造的典範,木屐館帶動觀光人潮,紅極一時。圖/白米社區發展協會提供
 
宜蘭縣蘇澳鎮白米社區曾是社區總體營造的典範,木屐館帶動觀光人潮,紅極一時。圖/白...
宜蘭縣蘇澳鎮白米社區曾是社區總體營造的典範,木屐館帶動觀光人潮,紅極一時。圖/白米社區發展協會提供
 
宜蘭縣蘇澳鎮白米社區曾是社區總體營造的典範,木屐館讓在地文化產業化,和觀光工廠的...
宜蘭縣蘇澳鎮白米社區曾是社區總體營造的典範,木屐館讓在地文化產業化,和觀光工廠的「產業文化化」,有很大不同。圖/白米社區發展協會提供

Vadi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曾是社造典範 宜蘭蘇澳白米木屐村怎麼了?

2017-03-16 08:31聯合報 記者張芮瑜╱即時報導
  •  
宜蘭縣蘇澳鎮白米社區曾是社區總體營造的典範,「白米」幾乎已和「木屐」畫上等號。圖...
宜蘭縣蘇澳鎮白米社區曾是社區總體營造的典範,「白米」幾乎已和「木屐」畫上等號。圖/白米社區發展協會提供
 
從礦石工廠林立的偏遠聚落蛻變成觀光重鎮,宜蘭縣蘇澳鎮白米社區曾是社區總體營造的典範,「白米」幾乎已和「木屐」畫上等號。但近年來觀光人次下滑,社區發展協會了解不可能從頭到尾「只靠一招走天下」,目前正藉周邊蘇花改動工機會翻轉,重新整合農村、產業資源,力拼成為蘇花改第一景。

 

白米社區並非產白米,反而出產大量製造水泥原料的白色礦石「白石仔」,位於蘇澳偏鄉的白米社區被重工業工廠包圍,一度拖垮當地發展,造成人潮外流;但在24年前搭上當時社區總體營造列車,發掘出傳統的木屐產業,不只創宜蘭之先,還一炮而紅,「白米木屐」成功案例被廣泛探討。

但近來蘇澳觀光工廠崛起,雪隧通車帶來塞車,外在競爭多了,遊客有更多選擇,白米木屐村來客人次逐漸下滑,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鄒金玉坦言,每年來客數都小幅下滑,「每年都掉兩成左右,去年來客數只剩不到4萬人。」

以往遊客多,商家有福同享,如今遊客少了,甚至出現店家惡意拉客,惡性競爭讓鄒金玉很無奈,也讓社區開始反思社造歷程。

「不可能從頭到尾只靠一招走天下。」鄒金玉說,社區營造必須不斷動腦創新、成長,根據經驗,10年面對一次大改變,當初社造帶領白米社區從危機化為轉機,「今年第24年,改變時候到了。」

白米社區旁的蘇花改工程案如火如荼進行,現階段進入尾聲,雖然施工造成不便,但從工程初期的環評,社區便積極參與,每3個月一次的工程會議也都列席,成功向公路總局爭取設置平面車道、自行車道做為回饋;未來白米木屐村將不再只有木屐,還會加入農村再生、溪流生態等體驗行程,讓走蘇花行經白米社區的遊客不再只是過客,還能來白米社區一日遊。

鄒金玉說,社區將趁著蘇花改機會,把危機化為轉機,在蘇花改改變地貌同時,重新整合農村、產業資源,力拼成為蘇花改第一景。

宜蘭縣蘇澳鎮白米社區曾是社區總體營造的典範,木屐館讓在地文化產業化,和觀光工廠的...
宜蘭縣蘇澳鎮白米社區曾是社區總體營造的典範,木屐館讓在地文化產業化,和觀光工廠的「產業文化化」,有很大不同。圖/白米社區發展協會提供
 
宜蘭縣蘇澳鎮白米社區曾是社區總體營造的典範,木屐館帶動觀光人潮,紅極一時。圖/白...
宜蘭縣蘇澳鎮白米社區曾是社區總體營造的典範,木屐館帶動觀光人潮,紅極一時。圖/白米社區發展協會提供
 
宜蘭縣蘇澳鎮白米社區曾是社區總體營造的典範,木屐館帶動觀光人潮,紅極一時。圖/白...
宜蘭縣蘇澳鎮白米社區曾是社區總體營造的典範,木屐館帶動觀光人潮,紅極一時。圖/白米社區發展協會提供
 
宜蘭縣蘇澳鎮白米社區曾是社區總體營造的典範,木屐館讓在地文化產業化,和觀光工廠的...
宜蘭縣蘇澳鎮白米社區曾是社區總體營造的典範,木屐館讓在地文化產業化,和觀光工廠的「產業文化化」,有很大不同。圖/白米社區發展協會提供
 

 

蘇澳社區營造

Vadi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宜縣39家長照機構 未發現違規超收

2017-03-12

去年四間未立案遭開罰

〔記者林敬倫/宜蘭報導〕桃園市龍潭區的長照中心失火,造成四死十三傷慘劇,事後爆出中心違規超收,安全問題引發社會關注;宜蘭縣衛生局指出,縣內尚無違規超收情形,但去年有查到四間未立案機構,其中一間為累犯,被連續開罰五十多萬元,今年將持續稽查。

桃園市龍潭區這家長照中心,因違規超收長者,被指為造成傷亡主因,事發後,各縣市清查轄區長照中心現況,宜蘭縣立案長照機構四十一家,其中有三十九家正在營運,兩家剛通過申請,仍在籌備階段。

此外,去年被查出的四家違規機構,全是未依規定申請立案,衛生局已開罰。

衛生局指出,要成立長照機構,必須符合消防安檢、建管、人力配置標準及長照機構設置規定,再提出申請通過許可始可營業,如果未立案,一經查獲,會被依照違反「老人福利法 」規定,吃上六萬至三十萬元罰鍰,同時機構內安置的長者,要全數轉出。

衛生局表示,宜蘭縣去年違規的四間安置機構,沒有循管道申請原因,多為照顧人力不足、沒有足夠護理人員及照顧服務員,有的甚至在住家開設長照機構,安全性堪慮,今年稽查工作,還未查出違規,仍將定期稽查,保障長照機構長者們的安全。

至於宜蘭縣是否有違規超收案例?衛生局表示,至今還沒有稽查到這類違規案,一旦出現這種況,若是立案業者,會給一個月改善期,未在期限內改善,處以三萬至十五萬元罰鍰,得採連續罰。

 
 

Vadi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稽查違規長照機構 宜縣去年罰4間

2017-03-11  16:10

[記者林敬倫/宜蘭報導]桃園龍潭老人長期照顧及安養機構大火,造成4名長者死亡,由於該機構違規超收長者,安全問題引發社會關注,宜蘭縣衛生局指出,縣內至今還未有違規超收的案例,去年共有4間因未立案卻收容長者的機構,其中1間為累犯,被連續開罰,罰鍰共50多萬元,今年還未查獲違規案,將繼續進行稽查。

  • 宜蘭縣已立案的長期照顧及安養機構共有41家,去年被查出未立案的長照中心,則有4家;圖為救仁養護之家,與新聞事件無關。(記者林敬倫攝)

    宜蘭縣已立案的長期照顧及安養機構共有41家,去年被查出未立案的長照中心,則有4家;圖為救仁養護之家,與新聞事件無關。(記者林敬倫攝)

桃園龍潭長照機構的大火,造成4死13傷的慘劇,還爆出中心違規超收長者,被指為造成傷亡的主因,宜蘭縣至今年為止,已立案的長照機構共有41家,其中有39家正在營運,2家則因剛通過申請,仍在籌備中,去年被查出的違規機構則有4家,全因未依規定申請立案而違規,衛生局均依法開罰。

衛生局指出,要成立長照機構,需符合消防安檢、建管、人力配置標準及長照機構設置規定,並依法申請許可,如果未立案,經查獲依「老人福利法」規定,可開出6萬至30萬元罰鍰,機構內的長者也需盡快全數轉出,否則得連續罰。

衛生局表示,去年違規的4間福利機構,全都是未依規定申請立案,未申請的原因大多為長照人力不足,沒有足夠的護理人員及照顧服務員,有的甚至在家中就開設長照機構,安全性堪慮,今年的稽查,則還未查出任何違規業者,未來將繼續定期辦理稽查,保障住在長照機構長者們的安全。

至於縣內是否有違規超收長者的案例,衛生局則表示,至今還未稽查到超收長者的違規案,依規定經查獲,如果是立案的業者,會給1個月的時間改善,如未如期改善,就會依「老人福利法」的規定,開罰3萬至15萬元罰鍰,得連續罰。

Vadi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宜蘭出現修行者? 投資失利避世隱居橋下

    宜蘭出現修行者? 投資失利避世隱居橋下
    避居宜市西門橋修行的朱姓男子,靠資源回收維生,布置了簡易佛堂,與收容的流浪狗依偎生活。(簡榮輝攝)
    宜蘭出現修行者? 投資失利避世隱居橋下
    避居宜市西門橋修行的朱姓男子,靠資源回收維生,布置了簡易佛堂,與收容的流浪狗依偎生活。(簡榮輝攝)
    宜蘭出現修行者? 投資失利避世隱居橋下
    避居宜市西門橋修行的朱姓男子,靠資源回收維生,布置了簡易佛堂,與收容的流浪狗依偎生活。(簡榮輝攝)

    宜蘭市河濱公園堤防的西門橋下空間,去年出現一名男子在此搭帳篷定居,並布置簡易佛堂,平時靠資源回收維生,社會處曾派員前往關切,婉拒公部門協助。儘管未造成周邊治安疑慮,但是其地點為公有地,宜蘭市公所今(20日)表示將持續輔導安置,暫不強制驅離。

     

     

    據了解,該男子姓朱,今年58歲,單身未婚,原本在台北從事股票投資,每天錦衣玉食。10多年前投資失利,財富歸零,自此寄情佛法,看破塵世俗慾,到宜蘭一處空地搭帳棚選擇「避世」獨居生活。不過,原紮營處卻因為慈濟準備蓋靜思堂而遭驅趕,去年10月遷居到附近的西門橋下。

     

    靠著堤防與西門橋之間的狹窄避雨空間,朱男在此重新苦行生活,每天一早先將紮營處旁的「西鄉廳憲德政碑」打掃一番,再開始禮佛、資源回收的一天行程。前陣子強烈寒流襲台,朱男與收容的幾隻流浪狗在帳篷內相互依偎取暖,對此艱困環境,仍甘之如飴。

     

    記者實地走訪並與朱男詳談。朱男以謙遜有禮的語氣強調,家中還有兩兄長在台北生活,也多次勸說回歸正常生活,不過,親情的牽絆會阻礙修行佛法的思慮,仍舊選擇避世生活,並婉謝公部門協助,「我過得很好,謝謝各位。」

     

    宜蘭市公所表示,由於朱男並未影響治安,不過紮營地點為河濱公園用地,而且資源回收也容易被詬病髒亂,儘管過去多次與社會處介入關懷均被婉拒,公所將持續輔導安置。

    Vadi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水患自主防災社區評鑑 宜蘭縣獲績優

    2017-02-06 17:15

    [記者林敬倫/宜蘭報導]經濟部水利署辦理「105年度水患自主防災社區作業計畫」評鑑,宜蘭縣政府被評為績優縣市,宜蘭市梅洲社區則連續3年被評為特優社區,縣政府表示,感謝各社區為自主防災的付出及努力,在氣候變遷的情況下,除建設治水工程,居民能夠離災自救,絕對能降低更多災損。

    • 經濟部水利署辦理「105年度水患自主防災社區作業計畫」評鑑,宜蘭縣政府被評為績優縣市,宜蘭市梅洲社區則連續三年被評為特優社區。(宜蘭縣政府提供)

      經濟部水利署辦理「105年度水患自主防災社區作業計畫」評鑑,宜蘭縣政府被評為績優縣市,宜蘭市梅洲社區則連續三年被評為特優社區。(宜蘭縣政府提供)

    • 經濟部水利署辦理「105年度水患自主防災社區作業計畫」評鑑,宜蘭縣政府被評為績優縣市,宜蘭市梅洲社區則連續三年被評為特優社區。(宜蘭縣政府提供)

      經濟部水利署辦理「105年度水患自主防災社區作業計畫」評鑑,宜蘭縣政府被評為績優縣市,宜蘭市梅洲社區則連續三年被評為特優社區。(宜蘭縣政府提供)

    經濟部水利署自99年開始協助各縣市政府成立水患自主防災社區,並辦理評鑑作業,往年僅會針對各社區表現進行評鑑,今年則首度針對縣市政府,協助地方成立自主防災社區的表現評鑑。

    宜蘭縣現階段共有28個自主防災社區,縣府每年編列200多萬元經費協助維管,因縣府對於各社區的作的關懷度、掌握度高,且能適時的提供輔導,因此被評為績優縣市,縣府工務處長陳春錦指出,治水工程對於防災雖有成效,但仍是有限,各社區有自救能力,絕對能更有效的減災。

    另外,宜蘭市梅洲社區自103年開始,已連續3年再評鑑中被評為特優社區,縣政府表示,因為該社區運作成熟,主動參與許多政府部門舉辦的演習,並配合宜蘭市政府政策,發展出自身特色,這些都是能夠獲獎的關鍵。

     

    Vadi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青年圓夢計畫 在地種子送出國

    2017-01-17 04:09聯合報 記者吳佩旻/宜蘭報導
    •  
    縣文化局長李志勇(中)昨天授證給即將出國圓夢的7名青年。 記者吳佩旻/攝影
    縣文化局長李志勇(中)昨天授證給即將出國圓夢的7名青年。 記者吳佩旻/攝影
     

    縣文化局舉辦第一屆蘭陽青年圓夢計畫,遴選出7名青年,昨天授證,將各別補助7到10萬元經費,協助前往日本、西班牙等國家,進行藝術、高齡友善、綠色產業等交流;文化局長李志勇表示,希望藉此鼓勵青年出國累積經驗,未來將把心得集結成冊。

     

    為鼓勵青年培養國際觀,縣文化局去年舉辦「第一屆蘭陽青年圓夢計畫」,共20人參加徵選,經專家評選包含林思瑩、謝承佑、劉筱涵、鄭茹月、蔡佳恬、徐皓茹及方子維等7人,將分別到日本、馬來西亞及西班牙等國家,進行最長2個月的目標旅行,圓夢主題包含文化藝術、高齡友善、綠色產業及城鄉發展等。

    文化局昨天舉辦授證儀式,由局長李志勇頒發圓夢計畫獎金與證書,其中林思瑩將率先出發到日本東京,成為第一顆種子,她表示,既緊張又期待,也提及年輕人在接觸傳統文化時,總有代溝,希望在宜蘭推廣當代藝術,將藝術帶進生活。

    入選人方子維本身是游阿媽驛站的成員之一,以前曾出國參予社區營造,這次他將前往日本,體驗日本的農村地貌保存方式,他表示,不忍看見宜蘭農田建起一間間農舍,希望能帶回經驗,讓更多人看見農村多元價值。

    Vadi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頭城長照2.0 服務中心啟用

    2016-12-28 02:48聯合報 記者羅建旺/宜蘭報導
    •  

    宜蘭縣政府昨天啟用「頭城長照2.0社區複合型服務中心」,提供長者照顧、培訓照護員、提供就業機會的基地,縣長林聰賢預告,縣內會再成立10所服務中心。

    服務中心就設在頭城鎮衛生所內,昨天舉行啟用儀式,將與龜山島社區老來寶健康促進家園站、財團法人天主教白永恩神父社會福利基金會附設宜蘭縣聖方濟老人長期照顧中心、財團法人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合作,以公私協力並跨單位整合,推動長期照護服務。

    縣長林聰賢強調,因應高齡化社會,提供全方位服務,頭城長照2.0社區複合型服務中心整合、提供現有的長照相關服務,會連結多元化資源,以陪老、托幼、就業為目標。

    中心昨天啟用同時,有足部護理團隊提供老人家足部預防性照護,保障足部健康,縣政府勞工處將協助培訓長照人力與照護服務員,既可提供長照的人力需求,又可提供在地的就業機會。

    縣府指出,服務中心也是個基地平台,包括日間照護、社會福利、失智症照護、不老診所、藥事服務、足療護理等,只要有需要,相關人員就會主動出擊,甚至家戶服務。

    宜蘭縣政府期許,長照系統是要民眾「付得起、用得上」,以民眾的立場、權益與方便來設想,讓受照顧者維持尊嚴又能享有妥善即時的照護品質,未來類似的服務中心將持續增設到10所。

     

    長照林聰賢失智症

    Vadi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越南學歷不能用 她從頭念小學

    2016-12-19 04:32聯合報 記者羅建旺/宜蘭報導
    •  
    裴玉蘭催生宜蘭縣新住民發展協會,爭取權益。 記者羅建旺/攝影
    裴玉蘭催生宜蘭縣新住民發展協會,爭取權益。 記者羅建旺/攝影
     

    宜蘭縣新住民發展協會昨天成立,籌備主委裴玉蘭在越南念到高中畢業,從越南嫁來台灣,學歷卻未被承認,工作就業受阻,她重新從小學念起,花了12年,念到大學,希望有一天家鄉的學歷能被台灣認證,就不用像她一樣,那麼辛苦。

     

    宜蘭縣內新住民超過8千人,34歲裴玉蘭來自越南,20歲到台灣工作,3年後嫁給台灣人,當了11年的台灣媳婦,深知新住民在台灣生活種種不適與困難,她努力發起籌備新住民發展協會,希望能當新住民的後盾,昨天終於在宜蘭行口舉行成立大會。

    「我希望新住民有個家,有依靠!」成立大會上,地方人士祝賀,包括宜蘭市長江聰淵、羅東鎮長林姿妙、縣議員黃定和、林岳賢與黃適超等多人,裴玉蘭與新住民姐妹們穿上家鄉傳統服飾,料理家鄉菜慶祝。

    裴玉蘭說,成立協會主要目的是協助他人。自己剛到台灣時人生地不熟,語言不通,結婚了,對台灣生活與文化並不是那麼清楚與融入,如果有個協會、有同鄉人的協助,可以更快適應,遇到問題也有個依靠。

    「期待有一天台灣能承認越南的學歷。」裴玉蘭指出,雖然她在越南念到高中畢業,但台灣不承認她的學歷,要找工作甚至想考試當公務人員都因沒有學歷而受阻,因此她從國小的補校念起,接著國中、高職,現在念到大學觀光系3年級,花了十多年,很辛苦,希望能爭取台灣認可學歷,解決這個問題。

    成立協會後,計畫辦理教育訓練,包括台語、職業技能等,除協助生活適應,能讓新住民有一技之長,投入職場,幫助家計,裴玉蘭也正尋找適當場所,讓新住民的姐妹能有固定的聚會場所,江聰淵承諾會協助找尋場所。

    Vadi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宜縣》給新住民「家的依靠」 越配奔波5年

    2016-12-19

    組協會 提供問題諮詢

    〔記者簡惠茹/宜蘭報導〕「給新住民像家一樣的依靠!」宜蘭縣新住民發展協會昨天在宜蘭行口舉行成立大會,來自越南的裴玉蘭為了讓新住民遇到問題有個可諮詢的地方,同時讓讓台灣人有窗口可更了解新住民,為籌備協會奔波五年,終於開花結果。

    • 來自越南的裴玉蘭為了讓新住民遇到問題可以有個諮詢的地方,也讓台灣人有窗口可以更了解新住民,奔波五年,宜蘭縣新住民發展協會終於開花結果。 (記者簡惠茹攝)

      來自越南的裴玉蘭為了讓新住民遇到問題可以有個諮詢的地方,也讓台灣人有窗口可以更了解新住民,奔波五年,宜蘭縣新住民發展協會終於開花結果。 (記者簡惠茹攝)

    • 宜蘭縣新住民發展協會昨天在宜蘭行口舉行成立大會,許多新住民姊妹攜家帶眷盛裝出席。(記者簡惠茹攝)

      宜蘭縣新住民發展協會昨天在宜蘭行口舉行成立大會,許多新住民姊妹攜家帶眷盛裝出席。(記者簡惠茹攝)

    裴玉蘭 難忘當年無助

    三十四歲的裴玉蘭是協會籌備會主任委員,二十歲就來台灣工作,三年後與台灣人結婚,育有一對國小三年級的雙胞胎。回想起剛來台灣時無依無靠,語言不通,她說,如果那時候有新住民的協會可以提供「家」一樣的依靠,或許不會這麼孤單、無助!

    裴玉蘭說,常常聽到姊妹們聚在一起,談論台灣與母國的文化差異、語言的困難、找工作的不順利,因此,四、五年前跟一群姊妹開始討論成立新住民發展協會,後來更有三十個人一起協助成立協會,但大家都忙著工作、照顧家庭,光籌備就耗費許多時間,如今終於成功,真的很感動。

    開課程 助姊妹學語言

    「姊妹們最需要的就是語言的協助。」裴玉蘭說,新住民找工作,需要的人才都是要會寫、會講國語,甚至還要懂台語,即便有些姊妹在母國甚至有碩士學位,卻因為語言問題很難找到好工作,所以,協會未來會開設台語課程、國語矯正班等等,培養姊妹們的語言能力。

    裴玉蘭也分享自己的經驗說,台灣政府不承認她在越南的高中學歷,她來台第二天就到國小上課,一路讀到醒吾科技大學觀光休閒系,希望政府可以在學歷承認的政策上,給新住民多一點幫助。

    對於新南向政策,裴玉蘭更是樂觀其成,她說,許多新住民的母國文化都非常豐富,希望能為自己國家的舞蹈、文化而努力,協會也會開辦課程,讓小孩子們了解新住民國家,讓新住民也有機會發揮自己的才能。

    Vadi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提升地方防災能量 宜市與企業簽屬合作備忘錄

    2016-12-15 14:25

    〔記者林敬倫/宜蘭報導〕宜蘭市梅洲社區透過水利署媒合,與企業合作共同推動自主性防災工作,因此連續2年獲得水利署自主性防災社區評鑑特優,宜蘭市公所遂決定與企業簽屬合作備忘錄,與梅洲社區、昇壕金屬公司一起推動水患自主防災社區菁英座談會,提升地方防災能量。

    • 梅洲社區連續2年獲得水利署自主性防災社區評鑑特優。(記者林敬倫攝)

      梅洲社區連續2年獲得水利署自主性防災社區評鑑特優。(記者林敬倫攝)

    • 宜蘭市長江聰淵(左)與昇壕金屬董事長江阿明(中)簽屬合作備忘錄。(記者林敬倫攝)

      宜蘭市長江聰淵(左)與昇壕金屬董事長江阿明(中)簽屬合作備忘錄。(記者林敬倫攝)

    梅洲自主防災社區成立於101年5月,曾於103及104年在水利署辦理的自主防災社區評鑑獲得特優,水利署也於104年讓梅洲社區與昇壕金屬媒合,讓企業出資協助,提升社區防災能量。

    為了回饋鄉里,昇壕金屬同意於明年開始,與市公所、梅洲社區合作,一起推動水患自主防災社區菁英座談會,讓縣內其他社區能學習梅洲社區的防災成功經驗,今日昇壕金屬董事長江阿明與宜蘭市長江聰淵共同簽屬「企業參與水患自主防災社區防災運作之合作備忘錄」。

    江聰淵表示,水利署推動社區自主防災作業後,確實在全國各地達到減災、防災的成效,未來透過地方政府與企業同合作,落實地方防災自主教育,必能在災變時,降低地區災損,迅速恢復家園。

    Vadi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宜蘭新東社區轉角髒亂點 變藝術街角

    2016-11-27

    〔記者江志雄/宜蘭報導〕宜蘭市新東社區陽明三路、校舍一路轉角,過去雜草叢生,被亂丟垃圾,更因擋住視線,常發生車禍,社區發展協會推動街角綠美化,使用廢棄電桿設計成主視覺,玻璃空瓶當造景,髒亂點化身街景藝術,昨天完工啟用。

    • 這處街角昔日是髒亂點。(記者江志雄翻攝)

      這處街角昔日是髒亂點。(記者江志雄翻攝)

    • 現在變身藝術街角。(記者江志雄攝)

      現在變身藝術街角。(記者江志雄攝)

    新東社區黎明國小廚房後方轉角T字路口,是處私有地,約十八坪大,分屬八名地主所有,社區發展協會半年前啟動綠美化工程,歷經多次協商,獲地主無償提供,邀居民發想激發創意,決定採用環保材料當成設計素材。

    工作團隊找來三根廢棄電桿截成九段,豎立一面藝術牆,以社區早年染布工藝所用原石當牆面圖案,再貼上碎瓷片,另蒐集啤酒玻璃空瓶堆疊成特殊景觀造景,瓶內安裝LED燈,當成夜間照明,社區地景煥然一新,在地的中華國中、黎明國小師生,也加入創作行列。

    新東社區街景藝術啟用儀式,以「轉角遇見愛」為主題,寓意居民發揮愛心,促使髒亂點脫胎換骨,社區理事長潘富明說,此處是社區第二件街角綠美化作品,不僅營造新形象,施作過程有效凝聚居民向心力。

    Vadi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宜蘭社區長照人力 22場宣導會招募

    2016-11-09

    〔記者江志雄/五結報導〕宜蘭縣政府募集社區長照人力計畫昨天開跑,縣府勞工處長黃玲娜到五結鄉利澤福德廟活動中心主持啟動儀式,本月將舉辦二十二場宣導會,預計招募居家服務員、護理師、社工師共五百人,投入照顧高齡人口,鼓勵在地就業。

    • 宜蘭縣政府募集社區長照人力計畫昨天開跑。(記者江志雄攝)

      宜蘭縣政府募集社區長照人力計畫昨天開跑。(記者江志雄攝)

    高齡社會來臨,行政院推動「長照2.0」,打算在各縣市設置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長照旗艦店),複合型服務中心(長照專賣店)、巷弄長照站(長照柑仔店),宜蘭縣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有六萬六千九百多人,占全縣總人口數十四.六三%,照顧人力需求五百人,以失能銀髮族、衰弱長者為主要照護對象。

    「助人為快樂之本!」曾獲全國十大傑出居家照顧員的吳意晴,原本在成衣廠上班,民國九十四年入行,目前時薪約兩百元,她說,為長者把屎把尿,聽起來噁心,但看到當事人順利解便,覺得很有成就感,希望有服務熱忱者加入照顧員行列,為高齡社會盡份心力。

    縣府表示,縣內現有八所日照中心,盼逐年建置,歡迎大家報名接受培訓,洽詢電話:03-9251000轉1760。

    Vadi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宜蘭孔廟愛心便當停發 寒士斷糧逾月

    2016-10-21

    住戶反彈 替代場地又沒找到

    〔記者簡惠茹/宜蘭報導〕善心人士從六月開始,在宜蘭市孔廟發送便當給街友,卻因為附近民眾反彈,導致善心便當發送停擺,至今已超過一個月。縣議員薛呈懿認為不應該將貧窮污名化,街友也有尊嚴,呼籲大家放下歧視,不要排擠街友;縣議員黃適超更以行動響應,願提供服務處做為發送便當場地。

    • 善心人士在宜蘭孔廟發愛心便當,引發附近住戶反彈。(資料照,記者江志雄攝)

      善心人士在宜蘭孔廟發愛心便當,引發附近住戶反彈。(資料照,記者江志雄攝)

    善心團體接洽宜蘭孔廟做為發送午餐給弱勢家庭與街友的場所,但附近住戶認為,街友聚集造成環境髒亂、又有安全疑慮,要求遷往他處,更有人揚言要發動抗議,導致善心團體不敢到孔廟發便當,又一時找不到可替代場地,因此已有一個多月沒再發送當。

    「他們只是無家可歸的人,貧窮不代表犯罪。」議員薛呈懿表示,街友跟任何人一樣,都應擁有相同權利,不應該把他們跟犯罪、社會問題劃上等號,而孔廟是公共空間,任何公民都有權力使用,怎麼可以排擠街友?況且孔廟有教育意義,不讓街友領便當是很不好的表現,各界應放下歧視。

    縣議員黃適超得知街友在孔廟領便當被抗議後表示,如果有需要,他願提供宜蘭服務處做為發送便當給街友的場地,黃適超強調,只要排隊秩序維護好,不要影響周遭鄰居,非常願意幫忙。

    縣府:部分轉介到社區食堂

    縣府社會處長劉富美說,發送便當的據點是由社會團體分頭接洽,社會處也進行轉介,讓有中低收入、低收入戶資格的民眾,改至社區長青食堂用餐,就算未具中低收資格,也會提供協助管道。

    「請大家給街友多點包容。」劉富美指出,街友的形成背後有許多複雜因素,有的因為經濟、有的因為家庭,希望社會給他們多點包容,目前列冊街友約七十人,散落在縣內各處,為了照顧他們,社會處會發放衣服、物資,也會提供沐浴車。

     

     

    Vadi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公車拒老弱 宜蘭友善高齡挨批空談

    2016-08-20

    縣府:已要求業者改善

    〔記者簡惠茹/宜蘭報導〕宜蘭縣政府建構高齡友善城市獲得全國卓越獎,卻發生市區公車拒載老弱婦孺,使得不滿意度攀升,其中兩家業者不滿意度一度突破兩成,有些長青食堂附近甚至沒有公車站牌,被質疑打造友善中高齡城市淪為空話;對此,縣府建設處說,已要求業者改善,將重整公車網絡,符合長者需求。

    縣府執行「高齡勁好行計畫」,方便中高齡出外交通,但宜蘭縣審計室調查發現,縣內三家公車業者有拒載老弱婦孺的不滿意度,民國一○三年度分別為八.三%、十三.二%及十六%,去年上升到十五%、二十八.六%、二十%。

    「不滿意度這麼高,友善老弱婦孺環境出了問題!」縣議員薛呈懿表示,建構中高齡友善城市要點中,交通友善是重要環節,要讓中高齡長者安適生活,除了居家照護,與外面世界連結也很重要。

    議員邱嘉進則說,長者通常以公車代步,住家附近沒有站牌,對他們而言相當不便,建議把勁好行停靠站納入據點,幫助長者多走出門,到關懷據點享受社會福利資源。

    建設處指出,去年上半年度的市區公車營運服務品質評鑑,其中「駕駛員有無拒載老弱婦孺或身心障礙情事滿意度分析」項目,三家公車業者首都、葛瑪蘭與大都會等的不滿意度偏高,經督促業者改善,下半年不滿意度已分別降為八.五%、十七.八%、七%。

    建設處說,長青食堂附近設置站牌,將與社會處規劃,目前路線以長者醫療需求為主,有五車路網,以符合長者需求。

    Vadi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促進老人健康 宜蘭市白鷹不老棒球隊今授旗

    宜蘭市長江聰淵今天主持宜蘭市「白鷹不老棒球隊」的授旗典禮。(記者林敬倫攝)

    2016-08-02  16:50

    [記者林敬倫/宜蘭報導]宜蘭縣衛生局與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聯合成立宜蘭市「白鷹不老棒球隊」,今天下午在宜蘭市西門橋旁壘球場舉行授旗典禮,衛生局長劉建廷指出,為鼓勵縣內長者參與運動,促進身心健康,活絡社會參與,衛生局與弘道基金會,組成宜蘭縣第6支不老棒球隊,全國目前僅有13支不老棒球隊。

    • 弘道基金會提供給不老棒球隊的球具。(記者林敬倫攝)

      弘道基金會提供給不老棒球隊的球具。(記者林敬倫攝)

    • 比賽中壘包旁有劃設限制衝撞區,避免球員受傷。(記者林敬倫攝)

      比賽中壘包旁有劃設限制衝撞區,避免球員受傷。(記者林敬倫攝)

    「白鷹不老棒球隊」在今年的4月13日成立,目前有38名隊員,經過兩個月的訓練後在今天正式授旗出賽,劉建廷表示,宜蘭的第一支不老棒球隊是在冬山成立,也是經過弘道基金會的支持,由於宜蘭在推高友善城市,有不老節的規劃,希望長者們能藉此出來運動。

    劉建廷說,透過這種社區交流,長者們逐漸充滿了活力,在今年年底,也希望在不老節,規劃第一次的全國不老棒球賽,把全國所有的球隊全邀到宜蘭交流,讓外縣市的球隊也能來一起互相切磋學習。

    宜蘭市長江聰淵也到場主持授旗典禮,他表示,這支不老棒球隊,許多是曾經在民國81年台灣區運動會,代表宜蘭奪得銅牌佳績的「白英隊」成員,對於棒球都有一份熱愛,雖然年紀漸長,但空閒時間更多,要互相約出來練習較為容易,陪同他們兩個月訓練期間,從一開始動作生疏,到現在除了逐漸找回自信外,也找回了健康和快樂。

    曾為「白英隊」團長,現為「白鷹不老棒球隊」副團長的林保三表示,不老棒球隊除了能讓我們活動,也能擴展人脈,球隊成立的目的不只比賽,平常禮拜2、6的集訓才是重點,大家聚在一起講話可以帶來無限的快樂,讓球隊練習出席率達90%以上。

    Vadi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規畫師展魔法 宜蘭荒廢角落變公園

    •  
    規劃師施展魔法 荒廢角落變公園
    宜蘭縣冬山鄉補城社區,社規師與在地居民,一起將舊竹圍空間改善成公園綠地,今日正式啟用,冬山鄉長謝燦輝、補城村長賴文農與大二結文教促進會理事長林奠鴻(由左至右)到場剪綵。(王亭云攝)
    規劃師施展魔法 荒廢角落變公園
    興中國中校長楊乃光(右),致贈他在補城社村所繪的畫作,給補城村長賴文農(左)。(王亭云攝)
    規劃師施展魔法 荒廢角落變公園
    舊竹圍空間變成公園綠地,規劃出活動區、兒童遊戲區等區域,近日等稻草收割,將在此堆起兩個高4米的草垺。(王亭云攝)

    宜蘭縣冬山鄉補城社區,擁有純樸農村氣息,今年初社區規畫師進駐,號召在地居民,一起活化荒廢30多年的舊竹圍空間,彷彿施了魔法般,原先雜草叢生的空間,變成一處公園綠地,今日完工啟用,將成為居民休憩、孩童玩樂的小小天地。

     

    冬山鄉補城村與鄰近的珍珠村,都以稻草工藝為發展特色,此次補城社區總幹事蕭東原為社區規畫師,由台大城鄉基金會宜蘭分會與大二結文教促進會輔導執行,歷經重重困難,動員在地居民,今日呈現半年來成果,冬山鄉長謝燦輝等人到場剪綵。

     

    鄉長謝燦輝說,鄰近的三奇村伯朗大道,近來打出名號,吸引眾多遊客前來,帶動地方觀光,而補城村這裡只是第一步,希望未來此處也能打造出特色;議員游祥德說,此處地勢較低窪,目前周遭兩個抽水站已確定,相信未來能改善淹水情況。

     

    大二結文教促進會理事長林奠鴻說,社規師計畫挑選基地,首重與居民有關聯,改造後的空間能融入在地生活;這個角落長年荒煙漫草,在地人認為要改善,是不可能的事情,且還要經過13名地主同意,一路走來不容易,「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社規師蕭東原表示,舊竹圍「下公厝」保存舊有竹圍與草垺基座,希望傳承農村文化意象,努力說服居民,全部動員一起參與計畫;經過半年施工,終於呈現成果,規畫出活動區、兒童遊戲區等區域,近日等稻草收割,將在此堆起兩個高4米的草垺。

    (中時)

    Vadi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