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水少太熱又缺氧 宜蘭群魚暴斃
2016-06-01 04:56 聯合報 記者林縉明、吳佩旻、羅建旺/宜蘭報導
宜蘭多條水圳發生魚群死亡,環保局發現,魚因水少缺氧喪命,水少是因稻田要曝曬,不讓水進溝圳;水利會說,溝圳仍有水,魚死處非水利灌溉溝。
環保局於5月26日陸續獲報,壯圍鄉新社社區活動中心旁的圳溝、蘇澳鎮新城溪出海口、大坑罟端海灘、畚箕湖隘丁支線下游制水門上下游的河段出現群魚死亡,連生命力強的吳郭魚都無法倖免;昨天,壯圍鄉忠孝派出所附近大排水溝又有約400條死魚。
環保局與動植物防疫所到新社社區死魚處稽查檢測,發現水溫與酸鹼度正常,但水中溶氧表層每公升有4.8毫克,下層只有1.9毫克,一般魚類在3毫克下就很難存活,研判魚是因「缺氧」死亡。
另外,壯圍鄉順和路、忠孝派出所附近的大排水溝裡的群魚死亡地帶,水量明顯少,水溫高,一般鯽魚能耐溫的生存上限是攝氏32度、鯉魚30度,但昨天溫度達攝氏35到37度,排水渠道裡的鯽魚與鯉魚是因水少被熱死。
環保局長陳登欽說,每年此時都會出現死魚,主要是因進入稻田的「曝田」期,稻子收割前,農田不需灌溉水,農民要求水利會不要進水,造成溝渠水少,優養化,群魚因溶氧不足而死亡。
陳登欽說,環保局曾協調宜蘭農田水利在曝田期仍要進水,讓水圳保留一定水量與流暢,但未妥善執行,造成群魚暴斃重演,希望水圳閘門管理人要為水中生態、生物保留生存空間,今天會與水利會協調。
但宜蘭農田水利會指出,雖是曝田期,但水稻還是需要適當水分,也是為了避免淤積,影響環境衛生,所以水利溝渠還是會進水,並維持一定水量;被發現死魚的溝渠分別在龍祥大排、十三股大排,均非水利灌溉區。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