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不能解決雪隧塞車
到宜蘭國5老塞車怎麼解?意外引爆前北市交通局長鍾慧諭與宜蘭縣長林聰賢的雷雨胞,唇槍舌劍地轟了一場。其實這是意外火花,除了引發外界關切國5、宜蘭塞車,並沒有具體意見交會,真的要解決國5塞車問題,還得回歸問題根源,從國5的供需尋求解方。
林聰賢火大,一因假日國5塞車已讓縣府焦頭爛額,又碰上雪隧通車10年大家評的時點,本來就已抱著頭燒,鍾慧諭的「指教」在她離職新聞增溫下,難免覺得遭「踢館」,「解國5塞車得靠宜蘭人」意謂縣府過去未盡責,縣府對此找碴若未有強硬的「回敬」,恐難能向宜蘭父老交代,為政治前途添上一抹黑影。
至於鍾慧諭「說專業人的話」,可能有一定道理,但若沒有北市府交通局長的身分,且又在離職新聞熱點上,恐沒有人會在意她的專業看法;話講回來,這個時間點鍾慧諭的談話即使再專業,也會因在柯市府的不得志、專業遭打壓的新聞壓過,沒有多少人會審慎思考她的意見。
拂開這一擦槍走火的言語交鋒,回到國5、雪隧塞車該怎麼解的議題,遺憾地發現該發言的交通部高公局、宜蘭縣都沒有做好功課。國道輸運管理必須依據數據來做沙盤推演,宜蘭縣府應提供雪隧10年來商旅的變化數據,提出管理的對策;各造都回到供需的客觀基礎,擦掉口水看清問題,才能解決問題。
高公局應整理出雪隧每個時間點的車流數據,南下車輛通過雪隧數字,頭城、宜蘭、羅東下交流道進入市區的數字,經加減後即是穿越宜蘭縣境南下的數字;同樣也提出經由以上3交流道北上的數字。至於宜蘭縣府,則應整理出連假或周末湧進旅客數字,包括到此品嘗小吃即北返,或是留下來過夜享受田園風光;大家在數字的科學基礎上討論。
宜蘭塞車問題只有回到供需的討論上才有解。想必宜蘭縣府、商家不會拒絕到訪的遊客,因而交通問題就得回到開源的討論,現有國5的匝道儀控、限制車流上國5,只是營造國5還算順暢的假象,其實平面道路回堵,早就讓在地民眾不堪其擾,此一「掩耳盜鈴」不應擴張。
國5、雪隧既然開源方抒解有限,交通部即應從台鐵、省道台2、台9的擴大供應方求解;鐵路方面不必奢求一小時從台北抵宜蘭的普悠瑪,略微長20分鐘到宜蘭、羅東的區間直達車能否假日開行?如果大家都塞怕了,視走雪隧為畏途,到宜蘭一日遊的旅客應該會考慮。
省道方面,交通部已有在台9砂石車裝eTag的想法,若雪隧壅塞即管制砂石車走台9,讓出道路面積紓解雪隧車流。這樣的應對應及早實施,甚至管制砂石車只能夜間走台9。至於台2,有海景加值,本就具吸睛效果,要如何經營?縣府也多加把勁思考。
口水戰無助化解雪隧塞車,宜蘭商機不可少,何不坐下認真思考?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