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宜高塞車無解 反映台灣民粹成風
2015-04-12 01:53:56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清明連假台北至宜蘭的五號國道再度塞爆,交通部長陳建宇保證「九十分鐘到羅東」的承諾跳票,顏面掃地。交通部隨即提出「車牌單雙號」的管制構想,卻立刻遭到宜蘭縣府反對,認為影響宜蘭人返鄉權益,將引發民怨。「北宜高」的壅塞問題日益嚴重,始終無解,主要就是敗在這種「恐懼民怨」的民粹心理。
北宜國道之所以容易塞車,主要原因就是假日的觀光人潮從台北湧向宜蘭,超出了這條道路的負荷。清明節當天,不少人清晨四點即從台北出發,仍被車潮堵在南港交流道。可見,許多民眾已有「避開尖峰」的分流意識,卻因為汽車流量實在太大,再加國道五號的特殊「封閉」型態,造成它易於壅塞。根本之計,或者從源管制進入北宜高的車流,或者在重要路段增闢分流車道與路線,方便車輛從壅塞加速疏散,才能讓這條動脈保持一定的暢通。
目前政府對北宜高的管理,始終在三個迷思之間游移不定。第一,交通部門一直以為可以利用「差別費率」的誘因,或提升科技設備之監測,來減少或分散北宜高的車流,但效果顯然微乎其微。第二,一提到管制車輛,就會發生「管制觀光客」卻「管制了宜蘭居民」的衝突,而引發地方政府反對,認為這將使宜花東居民的「返鄉權益」被剝奪,這正是「車牌單雙號」管制遭到反對的主因。第三,地方與中央對交通疏運管理各有立場,也意見分歧;交通部過度強調「管國道」,但管制溢出的流量就被擠在地方政府負責的平面道路,反之亦然。這種頭痛醫頭的方法,無法根治北宜高的阻塞。
追根究柢,北宜高的假期性壅塞,主要是周休二日改變了民眾的假日休閒方式;而國道五號的便利,將大量的觀光人潮帶向宜蘭及花東,當然也為這些地方帶來觀光收益,只不過要付出塞車的不愉快為代價。簡言之,這就是交通便利帶來的「溢出效果」,在觀光客而言,想要享受運輸便利與觀光樂趣,就得承受塞車之苦;對當地居民而言,想要賺取觀光財,就得忍受人車交相湧至的不便,承受居住環境惡化的壓力。
要解決北宜高帶來的車滿為患,必須有多元的作法。其前提,是要以承認「雪隧就是會塞」的事實,不論是要管制車輛,或者是要發展新的運輸模式,乃至興建北宜直鐵等替代交通道路,都要在「整體利益」及「少數特例」之間作出研判與決斷,並設法解決那些特殊的例子,而不能永遠在那裡左右為難,取捨難決。
例如,長期而言,若要興建北宜直鐵,就得在環境影響上作出客觀而科學的交代,而不能一聽到環評就只剩下道德選邊。中短期而言,如果要鼓勵民眾多利用公車等大眾運輸,宜蘭當地的接駁轉運就必須有更良好的規劃,推出精采的觀光巴士路線等;如此,觀光客自然願意捨棄駕車,也就能大大降低車流。此外,包括民間的旅遊、飯店、民宿、餐飲業者若能配合推出理想的套裝行程,旅客不必開車,也有助紓解雪隧的壓力。
再以「車牌號碼」的管制構想為例,既然是以車牌單雙號為劃分,單號與雙號的管制機率是相同的;理論上,這可讓半數想走北宜高的民眾自行改路、改期,或改搭他人車輛,應該是可行的。在這種情況下,地方政府若還要求宜蘭居民能以「在地人」的身分獲得特殊待遇,例如可憑居民證通行,勢必會使這套管理系統產生漏洞,一旦出現「借牌」的問題,那就沒完沒了了。
不可諱言,北宜國道塞車長期無解,癥結是交通部門一直在製造一種假象,讓民眾以為電腦儀控可以找到最佳管理模式,使雪隧變得不塞;因此,才會有人誤信交長的「保證抵達時間」,前仆後繼上路。此外,地方政府或利益團體又往往從自己利益出發,以「民怨」為由,提出令政府畏懼的民粹反對意見,終使任何改善措施都胎死腹中。
民粹風氣在台灣其實流傳已久,大至兩岸政策與水電能源問題,小至地方建設施政,常為了少數人的特殊反對因素而放棄,因噎廢食。政府看待民怨,誠然應該戒慎恐懼,但到了一味恐懼的地步,也就庶幾乎無可作為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