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講古宜蘭二景-紅磚屋與落羽松

  •  
紅磚屋與落羽松
陳滄溟老先生(右三)在紅磚屋說故事。
紅磚屋與落羽松
宜蘭市火車站前紅磚屋外貌。
紅磚屋與落羽松
位於宜蘭市進士路的陳家落羽松園一隅。

老先生說他要趕著客運班次回台北去,我們熱情邀約下回有時間回宜蘭時再回來紅磚屋,可能可以碰上老頑童黃春明,那樣子你們的話題就更多了。送走陳老先生,望著他的背影,是啊,這紅磚屋有許多故事等著你我挖掘,那落羽松也有它的風光呢。

「918 House」是個很特殊的名稱,引人注目。三年前的9月18日,宜蘭市火車站前的紅磚屋誕生了,它可不是新建築,只是日治時期老木屋重建翻修,還它本來面目。紅磚屋是一座紅磚砌成的屋舍,一層樓,面積不大,座落在火車站前左斜角的位置,顯眼得很。

 

異類瓜果共和國

外型沒有華屋麗廈的感覺,就是普通老房子吧?走進屋內,卻直挺挺長有一棵人造百果樹,褐色包裝紙捏作的各式各樣瓜果:南瓜、葡萄、香瓜、桃子、蘋果、李子、蓮霧,此起彼落,堆疊一起,好奇妙的組合,是異類水果的共和國。走進紅磚屋,第一眼就被這棵以草繩緊緊圈圍的大樹吸引住。製作者黃春明老師表示,誰說一棵樹不能長出南瓜、葡萄、香瓜、桃子、蘋果、李子、蓮霧?人類早就上了太空;冬天吃得到西瓜;夏天吃了葡萄?方型盒子裡,名叫電腦的,裡頭什麼東西都有。這棵樹如此奇奇怪怪的,來自於黃老師的文化創意構想,多元性的思考──誰說一棵水果樹只能長出一種水果?

重遊舊地引好奇

紅磚屋百果樹開門迎客一年後的某一天。晌午時刻,門口走來一位面容清癯、紅光滿面,耳邊還帶著助聽器,斑白頭髮稀疏,眼角魚尾紋深深皺了幾圈,他手上拎著一支雨傘,穿著輕便西裝打扮的老人家,他戴著一頂打鳥仔帽,質料上好,有著讓人覺得清純潔白的好印象。

「歡迎光臨紅磚屋!」正在煮咖啡的千琪小姐拉開嗓門,目迎這位老人家。

「請進,紅磚屋歡迎您!」深怕老人家重聽,溫馨的歡迎詞再度出現。老人家先抬頭看著屋頂柱樑,微微頷首。

「喔,多謝,恁免客氣啦。我只是搭坐火車,班車還沒來,還有時間,順路過來看看,這裡和以前不太一樣了耶!哈!我曾經在這間屋子裡工作過好長一段時間。」輕輕一句話引發了我們好奇的眼光。

「這間房子結構大體上沒有改變,空間沒變,就是原來這樣大小,只是門面和進出動線改變了。」老先生說他九十多歲了。這樣的年齡,講起話來滿現代的,聽在我們耳裡,親切得緊。

細數老房子歷史

「說起這房子的歷史啊……,日本時代興建的,用的是松山磚廠VR的方磚,又寬又厚的堅固牢靠。房子的全名叫做『台灣總督府米穀局台北事務所宜蘭出張所』,當時的宜蘭屬於台北州,宜蘭只是一個郡而已!」老先生落座,看著我們一臉的期待和疑惑。千琪端上一杯冒著水煙的咖啡伺候,外加一點肉桂粉。

宜蘭是個穀倉。從老先生的談話中,知道當時的米穀採取五級制,蘭陽平原各地的米穀收割後,集中送到「米穀出張所」檢查,他們以長長的檢米筒抽樣檢驗,按照米粒的形狀、大小、厚實、長短,區分第一、第二到第五的等級,其中包括蓬萊米、在來米和糯米等,檢查過程非常嚴格。整個米穀所的工作辦公人員都是日本人,但由於老先生是宜蘭農林學校(今日宜蘭大學前身)農產加工科的高材生,有足夠的學識和當時的日本人共同處理米穀檢查事宜。

農林學校畢業生

「日據時代後期的『非常時期』,台灣全島進入戰爭狀況,米穀的檢查和配給更是嚴格。」非常時期是老一輩人家對台灣於太平洋戰爭捲入戰局時,美國空軍B-29空襲的說法。老先生回憶當時的時代背景,米穀好壞等級是一回事,吃下肚子的健康安全才是重點。

老先生說他早年讀的是員山第二公學校,那是五歲稚齡時,後來再轉到宜蘭公學校,校方說他年齡太小太嫩,必須「留級」一年,一般人讀公學校只需六年時間,老先生前後讀了八年,後來才考入當時最高學府宜蘭農林學校就讀。

這樣的稀客,絕對是耆老級的,我們有許多話題請教,聆聽他的答案。

天然穀倉宜蘭米

老先生不緩不急,慢慢說著那古老又不很老的故事。「宜蘭的稻米一年只有兩熟,一般人稱為上冬、下冬,通常上冬米長的好,米粒飽實,吃起來香甜有味。下半冬,受到颱風、大水和氣候影響,米粒品質差了一些!但宜蘭水質好,泥土香,是個天然穀倉,米穀產量占有一定的數量,日本總督府非常重視宜蘭米糧的生產情形。」老先生說他的米穀檢查工作也是跟著收割時節的到來而忙碌而輕鬆,工作之餘,他學著算盤數算的工夫,以至於後來離開米穀所後,他在一群年輕人的求職場合中,以算盤高手脫穎而出,轉至宜蘭土地銀行任職,直到民國78年他屆齡退休為止。

老先生硬朗的身體走起路來顫巍巍的,手上拐杖似乎只是點綴,戴著一頂絨帽,很紳士的樣子。一個人搭乘客運來回宜蘭、台北,太令人驚奇了。

陳家之光落羽松

陽春三月,驚蟄之後,大地復甦。綠色的氣息撲上心頭,節氣是先民的大自然觀察智慧,不會騙人的。春分時節,細雨紛飛,落羽松不落人後,吐出嫩芽,一隻一隻的綠色羽毛伸向天空,抱著藍天,落羽松,一種樹型很美的喬木。在此時此刻多雨的宜蘭,老先生眼睛亮了起來:「落雨松是我們陳家的光榮。」

落羽松?陳家光榮?我們有點被混淆了。

老先生先說我們陳家門口的那幾棵落羽松是宜蘭最早成長的。到了民國七十年代,陳定南縣長大量引進落羽松,種植在羅東運動公園東側環園道路及小山頭上,它才逐漸為人所認識,今天在宜蘭境內,有規模的農舍、農場民宿,庭園上都有了落羽松的姿影。

陳家松園開風氣

落羽松是常綠喬木,樹齡可高達千年以上,若以五百年計算,算是壯齡樹,樹高達30公尺以上,更老更高。落羽松又名「落葉松」,俗名「美國水松」,雖然以松為名,其實它屬於杉科,原產於北美洲溼地沼澤區,美國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周遭都是主要產地。這位老先生對落羽松的家世如數家珍,而且在言談之中有著深深的眷念,引起我們的好奇。

他說,宜蘭市進士里「陳家松園」就是他的家。

「那曾經擔任過員山鄉鄉長的陳江流先生是您什麼人?」

「他是我二哥。」

「喔,很多年前,曾經在您們老厝家的牆上看到他的相片。」我說

熟稔落羽松特性

「落羽松是日治時期1901年由日本人田代安定先生引進來的,都種在日本神社裡,以前宜蘭神社前就有好幾棵。1945年,日本人回去後,我在神社前小心挖取幼苗,帶回家栽種。那幼苗只有20幾公分高,瘦瘦小小的。剛開始栽種時,種在盆栽裡,每天早晚澆水灌溉,晚上搬到外頭吸取露水,等到有一公尺高了,才把它移種到庭院去,也就是現在你們在陳家松園中所看到的那幾棵。現在取名叫做『松園』的。」老先生說。

「請問您尊姓大名啊!」

「我叫陳滄溟。」老人家健談得很。

「1996年,我到美國我孩子讀書的地方德州,專程去看落羽松。落羽松是人工河流邊栽種的,水流清澈,落羽松長得很好。以前,我們台灣只有台北植物園、台大溪頭森林實驗林才有,但都沒有我們宜蘭長得好,這是宜蘭溼潤的氣候和空氣溼度夠了的關係。」落羽松的「成人指數標準」,是指高達八公尺以上,樹型逐漸變成圓筒狀,樹幹也開始變粗那一刻開始算起,低於這個標準,都還算是個小孩子。這種落羽松長在沼澤溼地上,需要充足的水分,為了生存,不讓根部缺氧,所以長成成人樹之後,一部份的根會呈現柱狀垂直伸出地面,形成「氣根」,頂多也只有到達膝蓋高度而已。

鍾愛呵護68年

陳老先生說落羽松的美,美在四季中的風貌。之所以取名落羽松,表示它的羽狀葉會隨著季節掉落。大約每年12月中,樹葉由橙黃色轉為紅褐色,然後掉葉,只剩下一株光禿禿的樹幹樹枝,滿地落下如羽狀的黃褐落葉,有蕭瑟滄桑之美,每每成為攝影愛好者的鏡頭。等到春分時節一到,很準時地拔出嫩芽,一片新綠滋長,不旋踵間,整棵樹由嫩綠而變得翠綠而墨綠。老先生鍾愛落羽松,從1947年還是個青春少年兄起,小心翼翼栽種了幼苗,呵護它長大,於今68個年頭了,那落羽松蔚然長成大樹,足足有五層樓高,遍地長出的氣根更看見它的成熟。每年十二月下旬落葉,明春的春分時又急著說好時間一起吐出新芽。

「遍看宜蘭落羽松,我陳家松園最是漂亮!」今天宜蘭市郊的松園庭院裡,豎立一個告示牌,上頭寫著「1947年,陳滄溟於員山忠烈祠旁帶回幼苗栽植,和陳江流、陳鎗鎔等兄弟小心栽植,營造了今日的陳家松園,可說是台灣年代最久的落羽松園。」

走透兩百多鄉鎮

陳老先生精神奕奕,說起話來中氣十足,眼光銳利中又帶著柔和。

「退休後,閒著無事,我就雲遊四海,喜歡到處逛逛,我喜歡到台灣各鄉鎮公所、農會、大學、傳統市場看看,那裡有我生活的印象和記憶。」全台灣三百多個鄉鎮,老先生說他沒有走透透,但至少已經走過兩百多個了。老人家什麼都不在乎,只在乎好好地健康地到處走走逛逛。宜蘭這個故鄉雖然久遠了些,雪山隧道貫通之後,到處都是漂亮歐式造型農舍,矗立水田中央,宜蘭的土地再沒有先前的清純亮麗,但縈繞心頭的古老宜蘭還是揮之不去。

老先生說他要趕著客運班次回台北去,我們熱情邀約下回有時間回宜蘭時再回來紅磚屋,可能可以碰上老頑童黃春明,那樣子你們的話題就更多了。送走陳老先生,望著他的背影,是啊,這紅磚屋有許多故事等著你我挖掘,那落羽松也有它的風光呢。

(中國時報)

Vadi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宜蘭立委/李志鏞至蘇澳魚市場 允協助改建

 

2016-01-06 08:06 聯合報 記者吳佩旻/蘇澳報導

  •  
  •  

宜蘭縣國民黨立委候選人李志鏞,昨天在南方澳第一漁港發表蘇澳地區漁業及交通政見,承諾將爭取經費,協助改建老舊魚市場,提升漁民作業品質。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朱立倫月前至南方澳第一魚市場,因未提出具體方案,遭漁民嗆聲「解決漁民問題,才要投你」。昨天,李志鏞前往相同地點,具體提出改建老舊魚市場等政策。

李志鏞表示,第一拍賣魚市場經地震、海水侵蝕等天災導致外牆水泥龜裂、鋼筋嚴重裸露,已不堪使用;他向漁民保證,選上後,將積極爭取經費,改建魚市場,並解決漁業缺工等問題。

他表示,日前已徵詢國有財產署同意土地無償撥用,待縣府核發「無妨礙都市計畫證明」後,即可向國產署申請撥用。

他說,國民黨過去在推動漁民安全與漁權均有極大貢獻,包含102年簽署台日漁業協議,漁民遭扣押等漁權問題;前副總統蕭萬長也促成與菲律賓簽署台菲漁業事務執法合作協定。

蘇澳區漁會總幹事林月英表示,第一拍賣場月前遷至第三拍賣場合併使用,未來將朝向保留第一及第三拍賣場;第二拍賣場因地層掏空且影響環港道路交通,計畫一拍重建後,把二拍遷往一拍營運,將原建物拆除。對於李爭取改建經費,樂見其成。

Vadi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宜蘭立委/陳歐珀邀會勘 評估石福截彎取直
2016-01-06 08:06 聯合報 記者鍾知君/頭城報導

國5每逢連假必塞車,宜蘭急需替代道路紓解交通壅塞的問題,民進黨立委候選人陳歐珀昨邀公路總局、頭城鎮公所等單位會勘,評估台2線福隆至石城截彎取直的可行性,希望早日規畫設計和工程施作,紓解國5塞車問題。

陳歐珀說,從暖暖到福隆的台2丙線經過20年的努力已經完工,地方也希望盡快讓基福公路延伸線定案;先前,立法院交通委員會曾現地視察,但因道路經過水源保護區,環評部分面臨問題。

陳歐珀說,1年半前,他在立法院向交通部提出盡速尋找替代道路的要求,獲交通部回應,將規劃雙向車道透過隧道及高架截彎取直,將可由福隆接台2線至基隆,也由福隆接台2丙至台北,預估能節省20至30分鐘的車程。

「開闢石福、雪隧不堵。」頭城鎮長曹乾舜表示,蘇花改全面通車後,堵車的夢魘將在宜蘭再度重現,石城到福隆的快速道路建設是當務之急,不但能縮短車程,建設經費也相對較少,不像北宜直鐵需要500億高額的預算,紓解塞車問題也帶動頭城觀光。

公路總局一區工程處副處長張春貴指出,公路總局已在去年11月委託顧問公司做可行性評估,包含基本資料蒐集、路線方案研擬及工程規劃,加上用地、環評、經費及整體經濟效應,預計8月完成初審。


 

Vadi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選考量?改革宜蘭農舍 農業處正副處長將遭換

 

2016-01-06 03:33 聯合報 記者鍾知君/宜蘭報導

  •  
  •  

 

農業處長楊文全。 本報資料照片

分享
 

縣長林聰賢即將換掉改革農舍問題的農業處長楊文全、副處長康立和,引起各界撻伐,痛批他棄守農地保護價值,質疑大選前換將是為了向樁腳交代。林聰賢回應,人事分配都經過完整考慮,關於農地農用政策,縣府立場從未鬆動。

楊文全:回倆佰甲種田

「尊重縣長決定。」楊文全說,擔任農業處長一年來,縣府推農地農用政策,他覺得可以參與這個任務,「不虛此行」,雖然吃力不討好,但也遏止農舍炒作;至於外界對林聰賢的動作有疑問,應由林聰賢去解釋說明,無論有什麼考量,他都尊重;接下來會回倆佰甲繼續種田,夥伴們也都很歡迎他回去。

當初推薦楊文全給林聰賢的穀東俱樂部發起人賴青松在臉書感嘆表示,楊文全憑藉多年學理與實務鍛鍊,在短時間內熟悉農業處業務,依法擬出縣府版的農舍管理辦法,雖然議論不斷,但最終影響中央農委會的政策,處長、副處長、科長和承辦人員這條「人肉防線」,為全體國民看守,管理農地資源。

賴青松說,得知楊文全將卸任農業處長,康立和也將調任環保局副局長,農地的金山防線頓失兩員大將,這樣的人事安排更有利宜蘭農業發展?亦或是農地交易的壓力已超越縣長容忍極限?他發起一人一信守護宜蘭。

「林聰賢為了跟選舉樁腳交代,用報派的方式請人走路。」綠社盟立委候選人吳紹文痛批,縣府將過去1年大刀闊斧管理農舍的團隊全數調離現職,表示宜蘭民進黨已放棄反對土地炒作的人民選票。

「大選綁炒地」?

吳紹文說,林聰賢的作法與2000年時總統大選前農發條例開放農地自由買賣一樣,選前向土地炒作勢力低頭,辦法廢了、人走了,聽說最近又有人在大筆搜購農地,「大選綁炒地」的劇碼已再度上演。

林聰賢解釋,農業處要負責的工作有很多面向,他原希望借重楊文全生態農業的專長,但遇到很多狀況時,他卻沒辦法解釋清楚,後來得知他身體不好,也認同楊文全已盡力。

林聰賢說,農業處為捍衛政策,即使面對諸多壓力也力爭到底,縣府不會更動遏止農地炒作的態度和堅持,關於人事異動有全盤考慮,請康立和轉任環保局副局長,是為了提升團隊能量。

Vadi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蘇嘉全呼籲宜蘭縣民 下架國民黨

2016-01-06  19:59

[記者簡惠茹/宜蘭報導]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今晚到宜蘭運動公園舉辦「點亮台灣,迎向未來」造勢晚會,蔡英文人還沒到場,現場已經擠得水洩不通,民進黨全國競選總部總幹事蘇嘉全更呼籲大家「下架國民黨」。

  • 蘇嘉全呼籲,下架國民黨(記者簡惠茹攝)

    蘇嘉全呼籲,下架國民黨(記者簡惠茹攝)

蘇嘉全表示,7年多來台灣被馬英九糟蹋,經濟倒退嚕,吃東西不安全,司法不公平,政府沒有給我們正義,台灣人很鬱卒,馬英九政府是無能政府,台灣人民不信任馬英九政府。

蘇嘉全指出,1月16讓國民黨下架,支持蔡英文當我們的總統,蔡英文這幾年來準備政策、基層心聲都徹底理解,大家同一條心為台灣人打拚,蔡英文準備好了,配合各縣市長,可以創造不一樣的台灣,把台灣點亮,迎向更好的未來。

Vadi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宜蘭立委/陳歐珀邀會勘 評估石福截彎取直

 

2016-01-06 08:06 聯合報 記者鍾知君/頭城報導

  •  

  •  

國5每逢連假必塞車,宜蘭急需替代道路紓解交通壅塞的問題,民進黨立委候選人陳歐珀昨邀公路總局、頭城鎮公所等單位會勘,評估台2線福隆至石城截彎取直的可行性,希望早日規畫設計和工程施作,紓解國5塞車問題。

陳歐珀說,從暖暖到福隆的台2丙線經過20年的努力已經完工,地方也希望盡快讓基福公路延伸線定案;先前,立法院交通委員會曾現地視察,但因道路經過水源保護區,環評部分面臨問題。

陳歐珀說,1年半前,他在立法院向交通部提出盡速尋找替代道路的要求,獲交通部回應,將規劃雙向車道透過隧道及高架截彎取直,將可由福隆接台2線至基隆,也由福隆接台2丙至台北,預估能節省20至30分鐘的車程。

「開闢石福、雪隧不堵。」頭城鎮長曹乾舜表示,蘇花改全面通車後,堵車的夢魘將在宜蘭再度重現,石城到福隆的快速道路建設是當務之急,不但能縮短車程,建設經費也相對較少,不像北宜直鐵需要500億高額的預算,紓解塞車問題也帶動頭城觀光。

公路總局一區工程處副處長張春貴指出,公路總局已在去年11月委託顧問公司做可行性評估,包含基本資料蒐集、路線方案研擬及工程規劃,加上用地、環評、經費及整體經濟效應,預計8月完成初審。

Vadi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宜蘭警分局警員跳樓 送醫不治

宜蘭警分局李姓警員,從宜蘭縣政府社福館7樓頂跳下,送醫後不治。(記者江志雄攝)

2016-01-05 14:50

〔記者江志雄/宜蘭報導〕請長病假的宜蘭警分局李姓警員,今天近午從宜蘭縣政府社會處社福館7樓頂樓一躍而下,造成頭顱破裂,送醫後不治。

宜蘭縣消防局在上午11點48分獲報,指社福館有名男子跳樓,遺留1雙拖鞋,血跡斑斑,被送往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急救,到院前已無呼吸心跳。

  • 現場遺留的拖鞋。(記者江志雄攝)

    現場遺留的拖鞋。(記者江志雄攝)

  • 鑑識人員到場採證。(記者江志雄攝)

    鑑識人員到場採證。(記者江志雄攝)

案發現場有輛機車,警方根據車牌號碼,查出死者是自家人,李姓警員48歲,警校122期畢業,他長期精神不濟,前年11月開始請長病假,育有2女,妻子在市場賣菜,今天上午獨自騎車外出,未帶手機,家人遍尋不著,找到時已成冰冷遺體。

Vadi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宜縣農業處長異動遭撻伐 縣長:人事分派有完整考量

宜蘭縣農業處長、副處長更換遭撻伐,縣長林聰賢表示,人事分派都有完整考量。(資料照,記者簡惠茹攝)

2016-01-05 13:38

[記者簡惠茹/宜蘭報導]宜蘭縣農業處長、副處長都遭更換,各界聲浪撻伐,質疑縣長棄守農地保護價值,不但農地、農舍管理辦法回歸中央,更換守護農地的農業官員,在在顯示宜蘭棄守農地價值。縣長林聰賢表示,人事分派都有完整考量,調派康立和到環保局。

    穀東俱樂部發起人賴青松表示,得知文全即將卸任農業處長,農業處康副處長也將調任環保局副局長,農地的金山防線頓失兩員大將!自忖對政治沒有任何敏感度,不知道這樣的人事安排是否更有利宜蘭農業發展?農地交易的壓力已超越縣長容忍的極限?

    賴青松更為楊文全表達不捨,楊文全義不容辭接了農業處長,憑藉多年學理與實務的鍛鍊,在最短的時間內熟悉農業處的業務,也確立了農地作為農業經營最根本的基礎,如果沒有明確可依據的管理辦法,事實上無法奢談任何農業政策與未來!

    「怒!保護農地的宜蘭潰敗!」漂浪島嶼表示,過去一年農業主管們為了保護宜蘭農地,承受攻擊,堅守宜蘭淨土,不願農地被炒作,農業處長楊文全甚至因此挨告,農業主管們與宜蘭守護農地行動,早已和全國小農、護農青年結合,贏得青年的心,讓宜蘭成為全國關注、守護的地區,現在卻傳出遭到撤換。

    漂浪島嶼指出,從人事更動,再加上原宜蘭的農舍管理辦法撤除,宜蘭縣政府已遭受抨擊放棄農地保護的態度,願意堅守農地保護的人被換掉,如同保護農地的宜蘭潰敗,根本就是在選前與努力保護農地的人民為敵。

    「楊文全都已盡力。」縣長林聰賢表示,這一年來農業處要負責的工作有很多面向,從農林漁牧、山上到海邊都包含在內,原本希望借重楊文全生態農業的專長,但是他在很多狀況發生時,大家覺得他有時候講話沒有辦法講得很清楚,後來我們問他,才知道他身體上有些狀況,這個過程中他都盡力了。

    「人事分派有完整考慮。」林聰賢指出,網路上說他換了農業處的處長和副處長,其實他是請康立和到環保局當副局長,人事分派有完整考慮,都是為了提昇團隊能量。

    宜蘭縣農業處長、副處長更換遭撻伐,縣長林聰賢表示,人事分派都有完整考量。(資料照,記者簡惠茹攝)

    2016-01-05 13:38

    [記者簡惠茹/宜蘭報導]宜蘭縣農業處長、副處長都遭更換,各界聲浪撻伐,質疑縣長棄守農地保護價值,不但農地、農舍管理辦法回歸中央,更換守護農地的農業官員,在在顯示宜蘭棄守農地價值。縣長林聰賢表示,人事分派都有完整考量,調派康立和到環保局。

      穀東俱樂部發起人賴青松表示,得知文全即將卸任農業處長,農業處康副處長也將調任環保局副局長,農地的金山防線頓失兩員大將!自忖對政治沒有任何敏感度,不知道這樣的人事安排是否更有利宜蘭農業發展?農地交易的壓力已超越縣長容忍的極限?

      賴青松更為楊文全表達不捨,楊文全義不容辭接了農業處長,憑藉多年學理與實務的鍛鍊,在最短的時間內熟悉農業處的業務,也確立了農地作為農業經營最根本的基礎,如果沒有明確可依據的管理辦法,事實上無法奢談任何農業政策與未來!

      「怒!保護農地的宜蘭潰敗!」漂浪島嶼表示,過去一年農業主管們為了保護宜蘭農地,承受攻擊,堅守宜蘭淨土,不願農地被炒作,農業處長楊文全甚至因此挨告,農業主管們與宜蘭守護農地行動,早已和全國小農、護農青年結合,贏得青年的心,讓宜蘭成為全國關注、守護的地區,現在卻傳出遭到撤換。

      漂浪島嶼指出,從人事更動,再加上原宜蘭的農舍管理辦法撤除,宜蘭縣政府已遭受抨擊放棄農地保護的態度,願意堅守農地保護的人被換掉,如同保護農地的宜蘭潰敗,根本就是在選前與努力保護農地的人民為敵。

      「楊文全都已盡力。」縣長林聰賢表示,這一年來農業處要負責的工作有很多面向,從農林漁牧、山上到海邊都包含在內,原本希望借重楊文全生態農業的專長,但是他在很多狀況發生時,大家覺得他有時候講話沒有辦法講得很清楚,後來我們問他,才知道他身體上有些狀況,這個過程中他都盡力了。

      「人事分派有完整考慮。」林聰賢指出,網路上說他換了農業處的處長和副處長,其實他是請康立和到環保局當副局長,人事分派有完整考慮,都是為了提昇團隊能量。

      Vadi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年底前拆45座電塔 還宜市天際線

       

      2016-01-05 08:38 聯合報 記者林縉明/宜蘭報導

      •  
      •  

       

      橫跨宜蘭市區45座高壓電塔及支撐物,配合台電管線地下化,預計今年底前全部拆完。 記者林縉明/攝影

      分享
       

       

      宜蘭市東港路變電所往南至環市東路,高壓電塔林立,地方爭取管線地下化,但礙於土地問題,工程延宕多時,經多次會勘、協調,台電花費8餘億元進行改善工程,表示最快年底前拆除45座高壓電塔及支撐物,恢復美麗的天際線。立委陳歐珀表示,將逐年逐步推動全市高壓纜線地下化。

      橫跨宜蘭市、壯圍鄉等地的高壓纜線,民眾質疑電磁波影響生活品質,加上每逢颱風季節,電纜線容易被勾斷,導致民生用電受到影響,台電早在民國85年配合環市東路開闢時預埋管線,提前為管線地下化做準備,卻因連接站設置土地遲遲無法解決,全案因此延宕多年。

      立委陳歐珀接獲民眾陳情,積極與市公所合作加速推動地下化,經過3年多來協調、會勘,終於解決用地問題開工,陳歐珀、市長江聰淵等人昨天前往現勘了解進度。

      陳歐珀指出,自從上任後召開8次協調會、4次會勘,爭取盡速完成纜線地下化,如今總算動工,算是完成這個不可能的任務,屆時民眾不用在飽受電磁波威脅,也把美麗的天空還給民眾,有助於帶動城市發展。

      台電台北供電區營運處電纜組經理陳世傑表示,地下管線工程已完成9成,預計5月可以銜接管線測試,試運轉3個月後即可展開電塔拆除工程,配合農作物收割期,會等待收割後,再拆除21座電塔及24座支持物。

      江聰淵表示,高壓纜線橫跨新生里、慈安里、中興里等密集住宅區,民眾擔憂電磁波造成身體危害,尤其是去年遭逢2次颱風都停電,一旦地下化後,類似情況可望改善,民眾都非常期待高壓纜線地下化。

      Vadi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5座高壓電塔 台電年底拆除

      2016-01-05

      〔記者簡惠茹/宜蘭報導〕宜蘭縣四十五座台電高壓電塔將在今年底拆除,耗資八億七千萬元,四月將先完成地下管線工程,九月供輸電穩定後即可陸續拆除電塔,不但還給縣民美麗天際線,也不用再擔心危及安全;台電強調,施工期間供電不受影響,請民眾安心。

      • 宜蘭市長江聰淵(右一)、立委陳歐珀(右二)、台電經理陳世傑(中)與議員林志鴻(左二)會勘高壓電塔拆除工程。(記者簡惠茹攝)

        宜蘭市長江聰淵(右一)、立委陳歐珀(右二)、台電經理陳世傑(中)與議員林志鴻(左二)會勘高壓電塔拆除工程。(記者簡惠茹攝)

      • 宜蘭縣內四十五座高壓電塔將在年底拆除。(記者簡惠茹攝)

        宜蘭縣內四十五座高壓電塔將在年底拆除。(記者簡惠茹攝)

      台電表示,宜蘭縣一千座左右高壓電塔,新北核一、核二廠和花蓮和平火力發電廠發電後,透過輸配電系統、變電所降壓,從三十四萬伏特降到兩萬二伏特以下後,送到宜蘭的高壓、低壓電用戶。

      宜蘭S/S出口架空輸電線路地下化工程今年將動工,預計拆除羅東到宜蘭管路三點五公里、宜蘭到礁溪四點五公里、宜蘭到大福管路三點五公里、大福到頭城管路一點九公里;途中四十五座高壓電塔與支持物將拆除,總工程費約八億七千萬元,這些地區位於市區,住戶比較多,所以優先地下化, 其他地區目前還沒有規劃。

      施工期間供電不受影響

      「施工期間供電不受影響。」台北供電區營運處電纜組經理陳世傑說,高壓輸電地下管線工程,四月、五月間可以全部完成,九月地下管線送電穩定後即可拆除電塔,能有效助益地方景觀發展,也可減少颱風造成的停電問題。

      立委陳歐珀、宜蘭市長江聰淵與台電人員昨天一起宣布這個好消息;陳歐珀表示,他從一○一年以來召開八次協調會、四次會勘後,經過三年多的努力,總算達到拆除高壓電塔的目標,他要求台電在一期稻作收割後進行拆除工程,還給縣民美麗天空。

      江聰淵表示,從礁溪四城到宜蘭市環市東路,進入到市區就是新生里及慈安里等住宅密集區,長期因高壓電纜干擾,除颱風期間擔心危險,居民也擔心影響身體健康,現在總算要拆了,多年努力終於有成果。

      Vadi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