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年前宜蘭這間小學吃饅頭是大滿足 校友笑:今餐餐有肉要更珍惜
2019-02-20 23:26
〔記者張議晨/宜蘭報導〕壯圍鄉古亭國小師生近日整理校內歷史文獻,發現該校為全縣第一所自辦營養午餐的學校,家長每月負擔40元,就有饅頭、青菜還有熱湯,比家中「白飯配醬菜」的便當還豐富;校友受訪時笑說,以前午餐有蛋、有饅頭他們就很滿足,對比現在餐餐有肉,學弟妹更應懂得珍惜。
營養午餐目前仍是三菜一湯,但菜色對比四十年前已有很大變化,古亭國小校友笑說,現在學童應該更珍惜食物。(記者張議晨翻攝)
營養午餐目前仍是三菜一湯,但菜色對比47年前已有很大變化,古亭國小校友笑說,現在學童應該更珍惜食物。(記者張議晨翻攝)
宜蘭縣政府、縣議會最近因免費營養午餐推動問題鬧得沸沸揚揚,現行營養午餐菜色為3菜1湯,有白飯、麵食以及肉類主食,每周供應2次水果,每周五還加1道有機蔬菜,每天平均餐費39元。
近日古亭國小規劃出版「古亭兒童」校刊,由學生化身小記者,採訪校友、撰稿編輯成冊,採訪過程中,發現古亭在1972年,就成為首間自辦營養午餐的小學,揭露早期學校營養午餐樣貌。
該校教育基金會董事長、58歲的黃聰明回憶,營養午餐開辦時,他正就讀五年級,早期農村普遍貧窮,午餐就是白飯加上菜圃蛋,有時僅有醬菜配飯吃,但學校主食就有饅頭,配菜有青菜或炒蛋,偶爾加菜,每周有1天可吃水煮蛋、麵食及豆漿。
古亭自辦營養午餐並不順遂,當時粗工1天約50元薪水,蒜味肉羹1碗約2塊半;黃聰明坦言,學校營養午餐1個月40元,1戶若有好幾名孩子一起上學,對家長是不小負擔,因此開辦營養午餐過程非常辛苦。
他說,起初開辦時參加的家長不多,但沒參加的同學看到營養午餐菜色豐富,對比家中寒酸的便當,回家就會向家人苦苦哀求,後來越來越多人加入。
黃聰明笑說,早期饅頭跟雞蛋是「奢侈品」,一般在家幾乎吃不到,但學校午餐餐餐有饅頭,對他們是大滿足,若有剩還會偷帶幾顆回家跟家人享用,相較現在餐餐有肉,還有點心、水果,學弟妹更應懂得珍惜。
校方表示,古亭從1972年首辦營養午餐後至今都未停止,目前仍是每餐3菜1湯,但固定有肉類主食,與47年前菜色相比豐富不少,兼顧營養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