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活化宜蘭二戰戰地遺構 文化局提再造計畫

壯圍鄉大福試炮場南端的自行車道旁,有一座二戰時期日軍為防盟軍登陸的R.C造碉堡,站在上面可眺望美麗的海岸線與龜山島。(記者林敬倫攝)

2017-10-11 16:19

〔記者林敬倫/宜蘭報導〕二戰時期日軍在宜蘭平原設3道防線,抵禦盟軍搶灘,平原上設有碉堡、戰車壕及陸海軍指揮部,現都成為珍貴的歷史戰地遺構,宜蘭縣政府文化局向文化部提報前瞻計畫,編列約1億元經費,要讓這些蘭陽地區軍事遺構群風華再現,提升觀光價值。

  • 壯圍鄉大福試炮場南端的自行車道旁,有一座二戰時期日軍為防盟軍登陸的R.C造碉堡,近日遭到壯圍鄉公所,以碉堡為地基,建設觀景平台,遭到文史工作者批評。(記者林敬倫攝)

    壯圍鄉大福試炮場南端的自行車道旁,有一座二戰時期日軍為防盟軍登陸的R.C造碉堡,近日遭到壯圍鄉公所,以碉堡為地基,建設觀景平台,遭到文史工作者批評。(記者林敬倫攝)

  • 壯圍鄉大福試炮場南端的自行車道旁,有一座二戰時期日軍為防盟軍登陸的R.C造碉堡,站在上面可眺望美麗的海岸線與龜山島。(記者林敬倫攝)

    壯圍鄉大福試炮場南端的自行車道旁,有一座二戰時期日軍為防盟軍登陸的R.C造碉堡,站在上面可眺望美麗的海岸線與龜山島。(記者林敬倫攝)

二戰時期日軍為抵禦盟軍從台灣東部海岸線搶灘登陸,設有3道防線,第1條防線就是在竹安、蘭陽溪及冬山河河口沿線,挖設戰車壕、傘兵坑以及建造機槍堡,第2條在宜蘭、羅東及蘇澳建造機堡等防禦工事,第3條則在蘭陽平原臨山沿線,設置路、海及空軍的作戰指揮部,並在山區挖設坑道,尤其在戰爭末期,宜蘭地區更成為日軍特攻戰機的停放地,對戰局影響至關重要。

時至今日,這些戰地遺構經常年的風雨侵蝕,有的損壞,有的被土石掩埋,為恢復當年的戰地風華,文化局向文化部提報「蘭陽地區二戰軍事遺構群歷史再現」計畫,打算爭取約1億元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經費,完成縣境內二戰遺構的調查研究,並進行相關的修復工程。

不過,壯圍鄉大福試炮場南端的自行車道旁,有一座二戰時期日軍為防盟軍登陸的R.C造碉堡,近日遭到壯圍鄉公所,編列110萬元經費,以碉堡為地基,建設觀景平台,預計11月11日完工,但遭到文史工作者批評,公部門用現代化工程破壞珍貴的歷史遺構,空有好的歷史觀光資源卻不善加利用,完全不具文化素養。

壯圍鄉長簡文魁解釋,鄉內沿岸的碉堡不具文資身分,完全沒有單位要管理,放在海邊荒廢,破壞沿海景觀,需多民眾向他反映應該予以活化,鄉公所才會編列經費,建設觀景台,讓遊客能眺望美麗的海岸風光,平台沒有破壞碉堡,反而因此活化具觀光價值,是一舉數得。

文化局長李志勇表示,宜蘭地區的二戰歷史遺構眾多,具文資身份且有緊急修復需求的遺構,才會被納入「蘭陽地區二戰軍事遺構群歷史再現」計畫中,壯圍鄉的碉堡因還不具文資身分,無法透過計畫提撥經費予以活化,所以才同意公所先建設景觀平台,但文化局要求工程必須具可逆性,不能破壞碉堡本體,以利未來碉堡被登錄為文化資產後,可恢復原狀。

李志勇指出,宜蘭地區的二戰軍事遺構具有濃厚的歷史價值跟文化意義,所以文化局才會向中央提報再現計畫,以利將遺構的觀光價值最大化,也讓這些珍貴的歷史資產可以被妥善的修復與保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Vadim 的頭像
    Vadim

    Vadim 雜記本

    Vadi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