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社論--一帖膏藥治不了農地工廠的百病
http://www.cdnews.com.tw 2017-06-18 06:18:23
聯合報18日發表社論--一帖膏藥治不了農地工廠的百病
該社論指出,宜蘭縣政府日前大批人馬開進員山鄉,一令聲下,怪手剷掉一幢豪華三合院農舍,屋主痛斥農委會主委林聰賢是暴君。約莫同時,農委會宣布祭出兩招,要解決全台農地被七萬家非法工廠占用的問題,但其手段卻被批評形同在發放「贖罪券」要讓業者就地合法。林聰賢帶著地方經驗進入中央,急於拿出政績;但他的政策卻因不符行政比例原則,反成熱議焦點。
農委會基於確保糧食安全,進行全國農地盤點,把矛頭對準存在數十年的農地非法工廠;其積極任事的用心,值得肯定。問題是,企圖有所作為,與是否做對事,是截然不同的兩件事。這次清理非法農地的決策,堪稱目標良善;但實質上,卻缺乏對問題細緻的梳理,也未能構思良好的通盤配套,即草草要端菜上桌。也難怪,非法業者只要繳交價差及回饋金即可「就地合法」之議,被學者及環保團體批評是在發「贖罪券」,無助回復農地正義,遑論解決老問題。
該社論表示,根據農委會的擬議,一是要求業者支付地目變更差價並繳費給「農地保護基金」,二是去年五二○後新違章工廠即報即拆;這兩招都是「四兩撥千斤」的作法,充其量只是小菜兩碟。諷刺的是,農政官員把新政的時間點切在去年的五二○,還豪氣地說:「去年上任後的,我們負責。」乍聽之下,非常勇於任事;但沒說出的後半段則意味:「前朝的事,恕不負責」。執政者的責任,有這樣的「斷代法」嗎?
國家的政務有其延續性,不管官員是無心或有意,這種分顏色論責任的思維,無論如何不可能被民眾接受。再說,民進黨並非首次執政,如果要更豪氣地負責,是否也把二○○○到二○○八年的違章工廠也挑出來「負責」一下?否則,如果中央政府是用「斷代法」在決策,台灣將一直陷於藍綠對抗的紛亂,國政還有什麼前瞻可言?
全台建在農地上的非法工廠,每年約以七百五十家的速度增加,這對農地的侵蝕與踐踏是極為嚴重的事。農政官員豪氣攬下去年五二○後新增的非法工廠,其實僅佔總數的一%,只是區區之數。表面上,農委會官員話說得好聽,但其實是避重就輕。
深一層看,二○一○年馬政府時代通過了《工廠管理輔導法》,那是政府劃下的第一道紅線,明訂輔導期到今年六月,如果屆時違法工廠不遷移,可以依法斷水斷電、強制拆除。遺憾的是,由於台灣政治上的民粹作風,這一輔導寬限期後來又被朝野立委延到二○二○年。無論如何,即使展延,它依舊是條紅線。如果政府部門不真正去面對挑戰,卻想用「繳錢解套」的方式大開「就地合法」的善門,工廠非法侵占農地的問題恐怕永遠無解。
該社論強調,農地非法工廠事涉農委會、經濟部、內政部、環保署等單位,但因官僚怠惰,加上政客關說插手,使得問題糾纏難解。數十年來,業者汙染農地,社會付出鉅大成本;但是,也有若干聚落業者寫出「台灣之光」的產業篇章,成為百萬人生計所託。面對這些複雜的情況,絕非農委會開出「遠者縱、近者拆」的簡單處方,即足以解決。真正負責的作法,是要對非法工廠的情況作出分門別類,就其汙染狀況、營業現狀、區域開發情形、及可獲改良的機會等等作出評估,再決定是否繼續輔導,或者限時斷水斷電,乃至協助其合法化。
簡言之,非法工廠占用農地之問題由來已久,其型態、區位、聚落、排放各不相同,問題嚴重之程度也大異其趣;因此,農委會不可能用一張藥布治癒所有的病症。尤其,政府絕不能用「繳錢換自由」的方式,隨便讓業者合法化,那將留下無窮後患。這個問題,當然也不是農委會所能獨力解決,而需要各相關部會共同面對。
【中央網路報】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