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阿祖的土壟間 牆是牛屎做的

2016-05-01 08:54 聯合報 記者廖雅欣/壯圍報導

  •  
  •  

宜蘭縣壯圍鄉「阿祖的土壟間」有70年歷史,第二代的徐朝魁(左)向小朋友解說碾米設備。 記者廖雅欣/攝影

分享
 

 

宜蘭縣今年村落美學分享會以「閱讀老屋」為主題,以傳統老屋為定點,昨天首場在壯圍「阿祖的土壟間」(碾米廠),88歲老農徐朝魁導覽有70年歷史仍能運作的碾米設備,屋牆是竹編加牛屎打造,小朋友都覺得「很酷」。

以美學達人策展「微型藝文沙龍」為形式的村落美學,在宜蘭已第4年,縣文化局指出,「村落美學」希望帶領大眾在最基本的衣、食、住、用物質生活中,感受美感教育價值。今年共規畫40場次,邀請30名策展人在22處美學據點「閱讀老屋」,包括探訪宜蘭輕旅行與古蹟導覽、宜蘭茶及古早味品嘗、有機農耕與烹調教學、傳統技藝與創意手作課程、庶民音樂欣賞等。

縣文化局表示,在老屋活化的理念下,以村落間的傳統老屋為美學據點,繼去年桂竹林老屋、游阿嬤藝站、利澤穀倉、三星「自然.人.田寮」、松園小屋後,再加入「阿祖的土壟間」、好糧食堂、小鎮生活、古意書齋、三民村賴家三合院,首場「春天.遇見.土壟間」在壯圍「阿祖的土壟間」登場。

這座碾米廠已70年,由第1代徐慶生創立,第2代徐朝魁已88歲,現傳至第3代徐文仲,為當地有機稻農。「老土壟間」的碾米設備,雖已70年,但仍能使用,牆壁還是難得一見的「牛屎壁」,參觀民眾都大開眼界。

「不用就會壞,一定要用。」徐朝魁將碾米設備當「傳家寶」,他說,因為繼續使用,機械才不會壞。碾米廠也提供有機米、糙米等農特產,教民眾炒米,帶回家品嘗,現場並有「素人畫家」陳淑子展示創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Vadim 的頭像
    Vadim

    Vadim 雜記本

    Vadi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