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8/09/08 第6483期 |

學者:瀝青泡水剝離 管控施工品質
記者鄭維真∕台南報導聯合報
南台灣暴雨後道路坑坑疤疤,民怨四起。成功大學土木系主任郭振銘說,瀝青泡水後,會失去黏結性與石子剝離出現坑洞,這是材料特性,只有透過施工品質管控,或許可降低出現坑洞的機率。
他表示,若修補後沒多久又破損,就應評估是否刨除重鋪。

郭振銘說,國外道路常用水泥混凝土,優點是不怕水,較少有剝離狀況,「缺點」是水泥硬,塗抹平整較耗時耗力,還須等待數日變硬實,才能通行。

他表示,台灣多雨,理論上道路以水泥鋪設最耐用,問題是民眾忍受較長時間施工的可能性低,而且水泥路埋設管線或挖馬路修路也不方便,行駛噪音較大。

 
TOP
新聞眼∕路平喊多年 盡見「拉鍊路」
本報記者謝梅芬聯合報
上月下旬連日豪雨,高雄全市道路竟出現多達五千個坑洞,好不容易補完坑洞,前天一場大雨又「破功」,小洞坑人、大洞吃車,窘態畢露。追究原因,表面上看似天然災害,仔細探討,人為因素才是關鍵。
當年陳水扁參選台北市長時,馬路要平是其中一個重要政見,從此路平不只在台北成為重要政見,其他各縣市也紛紛效法,路平專案成為各縣市政府重要的施政項目。

不過,這次大雨,讓台南、高雄的道路施工、維管都露出原形,過去的路平專案幾乎都破了功。

一般道路的施工技術並不高也不難,重點是有沒有落實、依規定執行,且絕不能有偷工減料情形。

根據施工法則,道路會依車輛流量及使用程度計算出道路級配厚度,只是地底下的工程往往容易偷工減料,級配墊好後,再鋪瀝青,外觀根本看出不出級配厚度是否合乎規定,萬一監工「內神通外鬼」,工程品質就大打折扣。

道路坑洞多,絕非一朝一夕造成,尤其道路修護為避免影響交通,都在夜間進行,更容易上下其手。

另外,道路完工最忌諱被各管線單位重複挖掘,如重複挖埋,再好品質的道路也會破功,變成「拉鍊路」、「斷腸路」。為避免重複挖掘,各縣市政府幾乎都成立管線中心,負責整合管線挖埋統整工作,但如無法真的作好管控,問題依舊。

道路坑洞如隱形殺手,危害用路人性命財產,道路平不平,市民最有感、也最易充滿怨氣。

年底正值市長選舉之際,這次台南、高雄的路平問題,不只考驗目前的市府團隊,對市長參選者也是一道最直接的考題,選民都在看誰能真正解決這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Vadim 的頭像
    Vadim

    Vadim 雜記本

    Vadi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