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花改融入在地意象 打造「白米橋」

 
2017-03-15 23:35聯合報 記者張芮瑜/宜蘭報導
  •  

 

蘇花改其中一段橋梁採白米造型,車輛從米中間通過,呼應當地古地名「白米甕」。 記者...
蘇花改其中一段橋梁採白米造型,車輛從米中間通過,呼應當地古地名「白米甕」。 記者張芮瑜/攝影
 

 

宜蘭縣蘇澳鎮白米社區旁有座跨溪高橋,是蘇花改工程其中一段工程,橋上造型有如2粒白米,正代表宜蘭白米、南投桃米兩顆「社造米」。公路總局蘇花改工程處表示,當時以白米為設計考量,讓重大建設融入在地意象。

蘇花改工程從宜蘭蘇澳起頭,其中重要的跨河橋梁橫跨白米溪,白色橋體前後兩端是大大的白米粒造型;未來通車後,車輛彷彿穿越米粒。當初設計靈感就來自當地的舊地名「白米甕」,社區也盼白米橋成為蘇花改第一景。

白米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鄒金玉說,地方爭取橋體能融入在地特色,公路總局工程也特別考量社區聲音,將橋體打造成兩顆白米模樣,成為蘇花改在宜蘭最有特色的景觀橋,也是國內首座波形鋼腹鈑脊背橋。

白米社區原是礦石工廠林立的偏遠聚落,24年前搭上社造列車,蛻變為觀光重鎮。但近年來觀光工廠競爭,觀光人次下滑,白米社區發展協會近年趁著蘇花改動工機會拚翻轉,向公路總局爭取設置平面車道、自行車道,希望未來行經白米社區的遊客不再只是過客,還能造訪社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Vadim 的頭像
    Vadim

    Vadim 雜記本

    Vadi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