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芒果釋迦有農保 農業設施也擬增保單
農作物若遇風災受損,不只政府有災害補助,特定農產的「農業天然災害保險」也是農民自保方式,農委會農糧署表示,有意逐步擴大農業保險覆蓋率,目前上將梨、釋迦、芒果、水稻都有保單,現在積極開發對「農業設施」的保險,會積極接洽相關保險公司。
農糧署副署長蘇茂祥表示,農委會針對西部地區水稻二期作有推出水稻災害保險,且一直在宣導農民投保,宜蘭方面則有高接梨的寒害險,其餘作物包括芒果和台東地區的釋迦也有保單,未來希望普及面會擴大。
「簡易型的農業設施也很容易遭受到颱風侵襲。」蘇茂祥說,近期有意新開發的是農業設施保單,目前農糧署跟農業金融局正積極接洽相關保險公司。
立委陳歐珀則認為,農作物災害險有盡速落實的必要,但以三星上將梨為例,47戶梨農中目前僅有17位農友參與保險,與目標仍有極大落差,政府應檢討相關措施。
他表示,農產品因有浮動價格因素存在,作物保險的困難點是災損認定不易,容易產生爭議,且產險公司不見得有農業背景的人士;他強調,任何的政策配套都需要溝通磨合,才能達到成熟化,希望農委會與金管會能就此進行更詳細的溝通已訂定完備的方案。
農民若廣設農業設施,能保護農作,降低農損;有蔥農認為,如遮棚等農業設施對於有意長期經營農業的農友來說是必要的投資,因此對農業設施的保險具可行性。
對此陳歐珀則認為,較於單品項農產品保險相對穩定,不會有價格浮動的因素存在,較好訂定出險標準,但礙於宜蘭的設施面積比例較低,保險公司在這部分可能較無承保的意願,希望相關單位也能加強溝通與宣導,甚至提高農民購買保險的誘因,讓農業設施朝向普及化,有效降低天然災害對農作物的損害,真正達到預防的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