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評論/道路改名 須連結歷史與文化

2016-07-19 04:49 聯合報 本報記者羅建旺

  •  
  •  

楊士芳是宜蘭唯一進士,宜蘭市進士路因為有楊士芳故居而得名,如今進士故居的路名卻要改為健康路,當然引發文史工作者愕然,還好市長江聰淵在改名生效前緊急喊卡與搶救,避免一場歷史文化斷鏈的危機。

宜蘭城鎮快速都市化,地景地貌遽變,或因道路增闢或因區域發展,為了方便認路與找路,不合時宜的門牌整編有其需要,但是像楊士芳故居這樣重要的歷史座標,差點因為區域考量更改路名而消失。

路名一旦要更易,牽涉不只是一條路名而已,而是眾多住戶與機關的資料都要跟著改,工程浩大,勞師動眾,因此非不得已,不輕易為之,即使要改,也一定把影響降到最低,更名前應該有更審慎與周延的討論,楊士芳故居的改路名事件,正好提供有關單位不要疏漏了歷史與文化。

如果道路要新命名,除了要考量實用性的位置辨識,不妨還要思考是否能彰顯地方特性,或者探討能否具備文化上的指標意義,如果能與歷史相契合,可讓人在行路過道、穿街走巷之間,能夠從路名走讀整座城市的歷史,分享城市的文化養分。

就像台灣許多路名一樣,早年因統治與特殊的政治背景下,很多縣市都有中正路、中山路之名,直到近年來陸續有更名之議,期待有一天,路名能都連得上歷史的臍帶,讓路名成為一個城市歷史與文化的書籤與座標,少點政治操作,多點藝術人文氣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Vadim 的頭像
    Vadim

    Vadim 雜記本

    Vadi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