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40年前「滾歌仔」 重回宜蘭公園老樹下

 

2016-04-10 08:56 聯合報 記者鍾知君/宜蘭報導

  •  
  •  

 

壯三新涼樂團的團員們昨天在大榕樹下,演出「呂蒙正」等戲碼,不少老人家看得如癡如醉。 記者鍾知君/攝影

分享
 

 

喜歡歌仔戲的朋友有福了!即日起至12月底,每周六早上9點至11點在宜蘭市中山公園大榕樹下廣場,壯三新涼樂團將演出在地特色的「滾歌仔」,邀大家作夥看。

「滾歌仔」在四十幾年前的宜蘭市和羅東鎮中山公園頗為盛行,只要天氣好,每到早上就會聚集一群歌仔戲同好在大稻埕或大樹公下的小廣場演唱。

滾歌仔需要的行頭、道具和樂器都是演員從家中帶來,搭配簡單樂曲伴奏、就地演出,觀眾也會跟著曲調哼唱,不僅看戲,也是表演者,強調互動和趣味性,是常民文化的寫照。

壯三新涼樂團的團員們昨天在大榕樹演出「呂蒙正」等戲碼,團員身著便服、臉上未帶妝,拉著二胡、敲打木魚伴奏,演員舞弄摺扇、搖擺身軀,呈現樸實又趣味的戲碼,不少老人家看得如癡如醉。

文化局代理局長宋隆全說,隨著時代變遷,本地歌仔逐漸走入歷史,保存傳統藝術最好的方式就是提供環境,使其在原生場域重現;壯三新涼樂團是國家唯一指定歌仔戲保存團體,是重要的文化資產,因此縣府、宜蘭市公所和壯三新涼樂團合作,希望透過在樹下演出的方式,讓更多民眾認識在地歌仔戲。

宜蘭市長江聰淵說,歌仔是宜蘭特有的文化和傳統,希望透過人情味發揚傳統文化。

「快快樂樂的演戲」,壯三團長江明章希望有興趣的民眾加入,讓本地歌仔傳承下去。即日起至12月底止,每周六上午9點至11點,只要沒下雨,歡迎「大家相招來滾歌仔」。

 

 

小檔案/壯三新涼樂團

 

「壯三新涼樂團」的「壯三」是地名,是指宜蘭市東村社區;「新」是新一代的意思;「涼樂」是傳達當年農閒時,本地歌仔業餘演員學唱戲時那種清涼舒適、歡樂的心情。代表作品有「陳三五娘」、「山伯英台」、「呂蒙正」等。

「壯三新涼樂團」前身為「壯三涼樂團」,1937年由黃茂林在壯三「老師公廟」開館授徒,發展出劇團組織與前後場人員,並加入鑼鼓的改良戲型態,進入內台戲演出;1953年因人力、財力不敵專業內台戲班,及主要旦角陳旺欉染患眼疾無法登台為由而宣告散班。

1980年代起,藝師陳旺欉到各學校和蘭陽戲劇團教授本地歌仔,1995年重新成立「壯三新涼樂團」,曾獲選為宜蘭縣扶植團隊,是台灣目前唯一從事老歌仔薪傳的民間團體。

本地歌仔表演形式與歌仔戲不同,演員以倒退方式出場,再轉身面對觀眾,讓觀眾圍繞在四周,演出時穿便服、無妝,保留歌仔戲的初始型態。

資料來源/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記者鍾知君整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adi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