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渭水之丘」無碑 象徵兩袖清風

2015-10-10 02:54:55 聯合報 記者廖雅欣/宜蘭縣報導

 

蔣渭水歸葬的宜蘭「渭水之丘」種植大片草皮,能遠眺蘭陽平原和太平洋。 圖/田中央建築事務所提供

分享
 

蔣渭水十七日歸葬宜蘭櫻花陵園的「渭水之丘」,位在海拔較高的山區,視野廣闊,能俯瞰蘭陽平原和太平洋,地理位置呼應蔣在台灣歷史上高度。除墓地以他的名字命名,聯外道路也以蔣渭水的字「雪谷」名為雪谷大道。

蔣渭水在宜蘭出生,除了是日據時的醫師和民族運動者,更是台灣民主運動先驅,但四十一歲就因病過世,安葬在台北市。由於後半生都在台北市生活,台北成了蔣的第二故鄉。

三年前,「蔣渭水傳」作者黃煌雄倡議蔣渭水歸葬故鄉,歸葬處最後選在櫻花陵園的「渭水之丘」。蔣的孫子蔣朝根說,渭水之丘不立墓碑,象徵蔣渭水兩袖清風、主張眾人平等的精神。

「渭水之丘」設計成橢圓形平台,位於櫻花陵園最高點,上方種滿草皮,周邊雪谷步道環繞,由台北遷居宜蘭的建築師黃聲遠和家屬共同討論設計。

沿著參觀步道而上,可以看到蔣渭水著作「臨床講義」,以鉛板複製掛在平台旁,分中、日文版本,供民眾拓印留念。終點種植一棵台灣樟樹,象徵生生不息。蔣渭水骨灰罈將安置在平台白色石板之下。

黃聲遠說,從平台直線放射出去,遠方正對蘭陽溪出海口,平台後方可容納約兩百人,有如蔣渭水領導眾人放眼蘭陽平原和太平洋,這裡可望成為宜蘭重要的人文景點,眾人在此席地而坐賞星觀日,放下內心的紛亂,向大地學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Vadim 的頭像
    Vadim

    Vadim 雜記本

    Vadi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