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文化 (55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台灣鸞堂祖廟在宜蘭 蘭博鸞堂文化開展

2016-07-01  17:53

[記者簡惠茹/宜蘭報導]全台鸞堂祖廟頭城喚醒堂,集私塾、社會救濟與社會教育功能於一身,從清朝時期創立後,培育出宜蘭2個縣長與5個鎮長,蘭陽博物館基於文化資產保存,舉辦鸞堂文化微展,並將在本月17日以扶鸞人文音樂會,喚起社會對鸞堂文化的重視。

  • 台灣鸞堂祖廟在宜蘭,蘭博鸞堂文化開展。(記者簡惠茹攝)

    台灣鸞堂祖廟在宜蘭,蘭博鸞堂文化開展。(記者簡惠茹攝)

  • 台灣鸞堂祖廟在宜蘭,蘭博鸞堂文化開展。(記者簡惠茹攝)

    台灣鸞堂祖廟在宜蘭,蘭博鸞堂文化開展。(記者簡惠茹攝)

  • 台灣鸞堂祖廟在宜蘭,蘭博鸞堂文化開展。(記者簡惠茹攝)

    台灣鸞堂祖廟在宜蘭,蘭博鸞堂文化開展。(記者簡惠茹攝)

宜蘭最重要的鸞堂,頭城喚醒堂是由頭城教育家吳祥煇先生所倡建,至今已有120年的歷史,由於書房供奉恩主,又因此招募門生,成立「喚醒堂」,不但在此教育人才,也透過「扶鸞」濟世,鸞堂文化從宜蘭傳開後,遍佈全台各地。

蘭博表示,扶鸞是一種占卜方法,神明會附身在鸞生身上,讓鸞生運用Y字型木筆,在沙盤上揮動成字,由一旁的唱生唸出來,記錄生抄錄,最後對該訊息作出解釋,扶鸞的結果,都是極為典雅的詩詞或文章,等到一定數量,就會刊刻成書,藉以渡化世人。

頭城喚醒堂人才輩出,但是鸞堂文化卻越來越少見。喚醒堂堂主盧潮衡遺憾表示,儘管喚醒堂已有120年的歷史,遺憾的是後代沒有延續下去,特有的扶鸞儀式也已不見,當時頭城有許多青年都在此讀書,學問成就高,又再向外發展,希望藉由這次鸞物展示,讓大家了解先人所費心血。

蘭博館長陳碧琳指出,蘭陽博物館基於文化資產的保存,在地文化的發揚,協助製作此次的「鸞堂文化微展」將展至本月19日,7月17日晚上還有「扶鸞人文音樂會」,希望透過展覽讓大家知道宜蘭的重要在地早期知識啟蒙的運動,及知識生產的過程。

Vadi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鸞堂祖廟在宜蘭 蘭博鸞堂文化開展

2016-07-01  17:53

[記者簡惠茹/宜蘭報導]全台鸞堂祖廟頭城喚醒堂,集私塾、社會救濟與社會教育功能於一身,從清朝時期創立後,培育出宜蘭2個縣長與5個鎮長,蘭陽博物館基於文化資產保存,舉辦鸞堂文化微展,並將在本月17日以扶鸞人文音樂會,喚起社會對鸞堂文化的重視。

  • 台灣鸞堂祖廟在宜蘭,蘭博鸞堂文化開展。(記者簡惠茹攝)

    台灣鸞堂祖廟在宜蘭,蘭博鸞堂文化開展。(記者簡惠茹攝)

  • 台灣鸞堂祖廟在宜蘭,蘭博鸞堂文化開展。(記者簡惠茹攝)

    台灣鸞堂祖廟在宜蘭,蘭博鸞堂文化開展。(記者簡惠茹攝)

  • 台灣鸞堂祖廟在宜蘭,蘭博鸞堂文化開展。(記者簡惠茹攝)

    台灣鸞堂祖廟在宜蘭,蘭博鸞堂文化開展。(記者簡惠茹攝)

宜蘭最重要的鸞堂,頭城喚醒堂是由頭城教育家吳祥煇先生所倡建,至今已有120年的歷史,由於書房供奉恩主,又因此招募門生,成立「喚醒堂」,不但在此教育人才,也透過「扶鸞」濟世,鸞堂文化從宜蘭傳開後,遍佈全台各地。

蘭博表示,扶鸞是一種占卜方法,神明會附身在鸞生身上,讓鸞生運用Y字型木筆,在沙盤上揮動成字,由一旁的唱生唸出來,記錄生抄錄,最後對該訊息作出解釋,扶鸞的結果,都是極為典雅的詩詞或文章,等到一定數量,就會刊刻成書,藉以渡化世人。

頭城喚醒堂人才輩出,但是鸞堂文化卻越來越少見。喚醒堂堂主盧潮衡遺憾表示,儘管喚醒堂已有120年的歷史,遺憾的是後代沒有延續下去,特有的扶鸞儀式也已不見,當時頭城有許多青年都在此讀書,學問成就高,又再向外發展,希望藉由這次鸞物展示,讓大家了解先人所費心血。

蘭博館長陳碧琳指出,蘭陽博物館基於文化資產的保存,在地文化的發揚,協助製作此次的「鸞堂文化微展」將展至本月19日,7月17日晚上還有「扶鸞人文音樂會」,希望透過展覽讓大家知道宜蘭的重要在地早期知識啟蒙的運動,及知識生產的過程。

Vadi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宜蘭市公所募老照片 找回舊城記憶

2016-06-30  12:00

[記者簡惠茹/宜蘭報導]宜蘭市公所募集宜蘭市老照片,希望找回以舊城為市區中心的宜蘭城歷史記憶,透過市民的力量,不但有舊縣政府照片出爐,還有二次大戰宜蘭子弟出征前的歷史影像,市公所表示,將募集到9月底,並在10月展出。

  • 宜蘭市公所募集老照片,找回舊宜蘭城歷史記憶(記者簡惠茹攝)

    宜蘭市公所募集老照片,找回舊宜蘭城歷史記憶(記者簡惠茹攝)

「從中了解宜蘭變遷過程,找回歷史」市長江聰淵表示,今年是宜蘭市升格76週年,除了陸續針對春夏秋冬等主題在宜蘭市舉辦攝影比賽,也希望將宜蘭變遷的生活紀錄找出來,所以第一個系列活動主題就是「找回宜蘭市老照片」,紀錄宜蘭市的文獻還不多,透過照片可以整理記載,無論對市政發展、以前歷史回味,都會有很大的助益,民間資源很多,希望結合公部門力量,找回以前的記憶,讓記憶傳承到新一代身上。

文化發展所長陳金奇表示,這次宜蘭市老照片募集,邀請市民提供宜蘭市「市區街廓發展」、「宗教民俗節慶活動」、「軍事地景」、「常民生活」及「產業變遷」等五類1980年代以前的老照片,照片形式不拘,實體照片或掃描、翻拍檔案都可以,將募集到9月30日為止,市公所將在10月份舉辦展覽,也會成立網路社群網站放上照片讓大家瀏覽。

宜蘭市公所指出,民眾可以透過郵寄將活動報名表與照片授權同意書送到宜蘭市公所,或經由email寄送,也可以親自送到宜蘭市公所文化發展所辦公室,現場會有專人為市民收件。

Vadi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宜蘭市公所募老照片 找回舊城記憶

2016-06-30  12:00

[記者簡惠茹/宜蘭報導]宜蘭市公所募集宜蘭市老照片,希望找回以舊城為市區中心的宜蘭城歷史記憶,透過市民的力量,不但有舊縣政府照片出爐,還有二次大戰宜蘭子弟出征前的歷史影像,市公所表示,將募集到9月底,並在10月展出。

  • 宜蘭市公所募集老照片,找回舊宜蘭城歷史記憶(記者簡惠茹攝)

    宜蘭市公所募集老照片,找回舊宜蘭城歷史記憶(記者簡惠茹攝)

「從中了解宜蘭變遷過程,找回歷史」市長江聰淵表示,今年是宜蘭市升格76週年,除了陸續針對春夏秋冬等主題在宜蘭市舉辦攝影比賽,也希望將宜蘭變遷的生活紀錄找出來,所以第一個系列活動主題就是「找回宜蘭市老照片」,紀錄宜蘭市的文獻還不多,透過照片可以整理記載,無論對市政發展、以前歷史回味,都會有很大的助益,民間資源很多,希望結合公部門力量,找回以前的記憶,讓記憶傳承到新一代身上。

文化發展所長陳金奇表示,這次宜蘭市老照片募集,邀請市民提供宜蘭市「市區街廓發展」、「宗教民俗節慶活動」、「軍事地景」、「常民生活」及「產業變遷」等五類1980年代以前的老照片,照片形式不拘,實體照片或掃描、翻拍檔案都可以,將募集到9月30日為止,市公所將在10月份舉辦展覽,也會成立網路社群網站放上照片讓大家瀏覽。

宜蘭市公所指出,民眾可以透過郵寄將活動報名表與照片授權同意書送到宜蘭市公所,或經由email寄送,也可以親自送到宜蘭市公所文化發展所辦公室,現場會有專人為市民收件。

Vadi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找回舊城記憶 宜蘭市徵集老照片

 
宜蘭市將徵集老照片,市長江聰淵盼能藉此找回舊城的回憶。(李忠一攝)

隨著時代變遷以及觀光產業發展,宜蘭市街景快速變換,宜蘭市舊城護城河的柳樹搖曳、小橋流水,今已不復見,宜蘭市在升格76周年之際,向市民徵集1980年前的老照片,盼能用影像找回宜蘭市的舊城記憶。

 

徵集照片有「市區街廓發展」、「宗教民俗節慶活動」、「軍事地景」、「常民生活」、產業變遷」等5類,市公所會將獲選的照片數位化處理後,除了歸還原件外,還會贈送數位化光碟、致贈感謝狀給提供者。

 

宜蘭市長江聰淵說,市公所在今年有舉辦攝影比賽等活動,希望透過收集老照片的方式,將以前傳統的生活型態、產業變遷形式用影像來呈現,從歷史角度更了解舊城,使得這代年輕人來了解、回味過去的宜蘭市。

 

徵集老照片是從今起至9月30日,收件方式可採用郵寄方式、e-mail、親自送到市公所文化發展所辦公室等方式,活動細節、報名表、照片授權同意書下載等,可參考宜蘭市公所網站。

Vadi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宜蘭市公所募老照片 找回舊城記憶

2016-06-30  12:00

[記者簡惠茹/宜蘭報導]宜蘭市公所募集宜蘭市老照片,希望找回以舊城為市區中心的宜蘭城歷史記憶,透過市民的力量,不但有舊縣政府照片出爐,還有二次大戰宜蘭子弟出征前的歷史影像,市公所表示,將募集到9月底,並在10月展出。

  • 宜蘭市公所募集老照片,找回舊宜蘭城歷史記憶(記者簡惠茹攝)

    宜蘭市公所募集老照片,找回舊宜蘭城歷史記憶(記者簡惠茹攝)

「從中了解宜蘭變遷過程,找回歷史」市長江聰淵表示,今年是宜蘭市升格76週年,除了陸續針對春夏秋冬等主題在宜蘭市舉辦攝影比賽,也希望將宜蘭變遷的生活紀錄找出來,所以第一個系列活動主題就是「找回宜蘭市老照片」,紀錄宜蘭市的文獻還不多,透過照片可以整理記載,無論對市政發展、以前歷史回味,都會有很大的助益,民間資源很多,希望結合公部門力量,找回以前的記憶,讓記憶傳承到新一代身上。

文化發展所長陳金奇表示,這次宜蘭市老照片募集,邀請市民提供宜蘭市「市區街廓發展」、「宗教民俗節慶活動」、「軍事地景」、「常民生活」及「產業變遷」等五類1980年代以前的老照片,照片形式不拘,實體照片或掃描、翻拍檔案都可以,將募集到9月30日為止,市公所將在10月份舉辦展覽,也會成立網路社群網站放上照片讓大家瀏覽。

宜蘭市公所指出,民眾可以透過郵寄將活動報名表與照片授權同意書送到宜蘭市公所,或經由email寄送,也可以親自送到宜蘭市公所文化發展所辦公室,現場會有專人為市民收件。

Vadi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漢本遺址爭國定 7/1文資會確認

2016-06-26

現地保存 文資團體要求停挖

〔記者簡惠茹/宜蘭報導〕蘇花改路線上的南澳鄉漢本遺址,已被宜蘭縣政府列為縣定遺址,但能否成為國定遺址,文化部將在七月一日召開文資會確認;「漢本前線」要求現地保存,暫停挖掘。議員薛呈懿則批評宜縣文化局不積極,沒有具體作為,請中央做出雙贏決定;文化局表示,這種批評不公平,很多涉及專業意見,必須作審慎評估與考量。

  • 漢本前線要求提昇漢本遺址為國定遺址並現地保存。(蕭文杰提供)

    漢本前線要求提昇漢本遺址為國定遺址並現地保存。(蕭文杰提供)

文資團體漢本前線表示,漢本遺址出土文物顯示有豐富「海洋貿易」現象,青銅刀柄、琉璃珠、屈肢墓葬等;成員蕭文 杰說,漢本遺址簡直就是當時「社會豪宅」,這個位置的聚落靠貿易維生,必須有洋流配合才能出現,從專業來看絕對具有國定遺址價值。

「安全回家的路和文化保存不會衝突。」宜縣議員薛呈懿指出,漢本遺址雖成為宜蘭縣定遺址,但後來文化局作為不積極,沒有談到是否停工,設施遷移方案也只有可以遷移和不可以遷移,並沒有提出其他的替代方案,文化局還是以「遺址擋路」思維,希望中央做出現地保留決議,讓工程與遺址雙贏,不要成為地方對立的課題。

挨批無具體作為 文化局反駁

「遺址搶救其實是合法破壞!應考慮原址保留可能性。」蕭文杰說,目前開挖到的遺址聚落,如果無法現地保存,歷史的真實性會消失,有些人主張趕快挖掘或搶救出來,就是文化資產保護方式,卻沒有考量技術問題,遺址出土會有曝曬、風化等問題,若無法克服寧可選擇暫時不挖。

漢本前線表示,漢本遺址有很大部份是現地遺址結構,例如房屋、聚落道路等,一旦破壞就沒了沒辦法複製。成員林奎妙希望工程暫時停工,也暫時不要再進行挖掘,因為每一挖都是一個破壞。

縣文化局代理局長宋隆全表示,文化局已將漢本列為縣定遺址,且不斷找大學教授等專家學者,討論蘇花改設施遷移的專業意見,目前共識是油水分離池可以移動,但沈砂池、機房涉及安全與水土保持等問題,移動還是有困難,中央已將漢本列入國定遺址審查,後續也會邀集其他專家學者討論,找出最好的方法。

Vadi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旅美藝術家莊靜雯銅雕展 宜蘭美術館見

「如風起時,單飛逐夢。」宜蘭美術館首次舉辦「莊靜雯銅雕創作展」。(記者游明金攝)

2016-06-25  12:59

〔記者游明金/宜蘭報導〕「如風起時,單飛逐夢。」旅美藝術家莊靜雯是極少數女性銅雕藝術家,將冰冷金屬轉化為溫潤,賦予輕盈意象,有著溫柔細膩與堅毅;宜蘭美術館首次舉辦「莊靜雯銅雕創作展」,以「如風起時」為主題,帶起夏日藝術微風,藉由風形塑出作品生命力,也能體會她單飛逐夢的勇氣。

「一直以來,創作是漫長且孤單的路,沒有捷徑。」10多年前,莊靜雯獨自飄洋過海,憑著勇氣與任性,展開未知的夢。旅美攻讀立體藝術創作,銅雕作品受到國外藝術界肯定,曾獲德國藝術評論家Hermann W. Zillgens讚賞與推崇,也受邀為美國華府影展及聖地牙歌亞洲影展設計獎座。2014年返鄉,在宜蘭縣文化中心舉行返台首度個展,作品獲宜蘭美術館等機構典藏。

莊靜雯說,2年前展覽的是小品作品,這次在宜蘭美術館展出,以大型銅雕為主,希望作品走入公共空間,不只室內展場,館外廣場也有展品,民眾在路上就能與藝術親近偶遇,讓更多人融入銅雕之美。

這次展出「因為風的緣故」、「如風起時」、「逆境之風」等作品,述說著人與土地、與自然的關係。莊靜雯說,人生就像隨風而飛的種子,在不同土地落地生根,恣意生長著,每件作品都是一段路的延伸。

以「因為風的緣故」為例,映射著莊靜雯對生命飄散迷惘,與對遠方的迷戀,在不同國度不斷流轉與變遷,有著隨風而去的漂泊感。「逆境之風」是可以轉動的作品,可以360度欣賞銅雕,可以牽著手心感受溫度,讓民眾接觸與親近藝術。

展覽展至9月11日,週一休館,期間會辦理「名人帶路-藝術漫遊」活動,6月29日、7月9日、8月6日下午3點至4點,分別邀請到中華職棒統一獅隊投手潘威倫、金鐘影后王琄、作家蔡詩萍,從不同角度與面向導覽莊靜雯的銅雕創作,洽詢電話03-9369116。

Vadi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宜蘭南機場八角塔台 回復二戰原貌

2016-06-16

拆除國軍加蓋的外牆等

〔記者簡惠茹/宜蘭報導〕宜蘭市南機場舊址的八角塔台,曾是日治時期神風特攻隊訓練基地,今年三月動工修復,民眾質疑將塔台外牆拆除,不見八角蹤影,失去原貌;文化局表示,外牆結構是後期國軍加蓋,基於歷史與結構安全考量,工程將還原最初模樣。

  • 八角塔台經過國民政府加蓋後呈現的樣貌。(宜蘭縣政府提供)

    八角塔台經過國民政府加蓋後呈現的樣貌。(宜蘭縣政府提供)

  • 南機場八角塔台將整修回復二戰原貌。(記者簡惠茹攝)

    南機場八角塔台將整修回復二戰原貌。(記者簡惠茹攝)

位在宜蘭科學園區內的南機場八角塔台,日治時期神風特攻隊戰鬥機群在此起降、訓練,塔台及跑道正對龜山島,戰機起飛後越過龜山島轉往戰場。

二次戰後日軍撤退,南機場走入歷史,八角塔台遺留下來,民國九十一年被登錄為歷史建築,以塔台外觀八角形命名,宜科規劃周邊環境,提供經費委由文化局協助修復,三月動工,預計下月完工。

文化局文化資產科長簡哲士說,八角塔台在一九四三年建造,屬混凝土建物,是當年南機場的「抗炸指揮所」,塔台分為兩層,下層是八角形結構,內牆厚度約四十五公分,外牆一三○公分,基座上方建有圓形結構觀測口,牆厚一百公分。

簡哲士表示,戰後國軍進駐,空間不敷使用,因此在原有混凝土建築上加蓋磚造結構,包括第一層八角造型上增建的觀測塔,並在第二層圓塔外加築磚牆,入口旁也加建廁所,成為大家後來熟知的樣貌。

文化局說,文化資產審議委員基於歷史文化與結構安全考量,決定拆除後期國軍增建部分,回復太平洋戰爭時期原貌,將配合宜科園區規劃,做為歷史建築展示空間。

Vadi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宜蘭南機場八角塔台 將回歸二戰原貌

  •  
宜蘭南機場八角塔台 將回歸二戰原貌
宜蘭縣文化局基於歷史與安全因素,著手將「南機場八角塔台」修復成太平洋戰爭時期的日軍工事原貌。圖為國民政府後來增建的磚牆現貌。(宜蘭縣文化局提供)

日本政府於1943年太平洋戰爭時期為了神風特攻隊而興建的宜蘭南機場,現址已改建為宜蘭科學園區,部分僅存機堡工事被登錄為縣定歷史建築,其中被稱作「八角塔台」的抗炸指揮所,文化局基於歷史與安全考量,將修復成早年日軍工事原貌。

 

宜蘭南機場當年是日本神風特攻隊重要的起降基地,日軍在機場周圍構築了許多機堡避免飛機遭受盟軍轟炸。其中「八角塔台」是以鋼筋混凝土建造的抗炸指揮所,下層為八角形結構作為指揮所,上層則是圓柱體結構可眺望跑道、引導飛機起降,甚至可遙望龜山島。

 

日本戰敗,國民政府接收這座八角塔台後,將原八角形混凝土結構上面直接堆砌磚牆與圓柱結構等高,圓柱結構上面也同樣再堆砌另座八角形結構,形成近代的八角塔台現貌,塔台功能蛻去,轉為崗哨點。

 

文化局自軍方移撥後,將僅存的6處機堡、八角塔台與風向帶登錄為縣定歷史建築。

 

文化局發現,當年國軍在日軍構築的八角塔台增建的磚牆,只是直接把磚塊堆砌城牆,並無其他補強結構措施。文化資產審查委員會於討論修復工程時,考量此一結構本來就是日軍指揮所,而且後來加上去磚牆也有結構安全疑慮,因此決議修復的斷代時間就是日軍構築之初原貌。

 

有少部分人質疑南機場八角塔台修復工程可能讓大家心目中的八角塔外觀抹去。

 

文化局強調,修復工程只是忠於史實,同時兼顧安全,未來此八角塔台周邊將規劃為公園,供民眾認識宜蘭在二戰時期的歷史角色。

(中時)

Vadi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宜蘭文化館補助大刪 要390萬給百萬

2016-06-10

〔記者簡惠茹/宜蘭報導〕各縣市地方文化館補助款大幅縮減,宜蘭縣申請三百九十萬元只獲得一百萬元補助,地方文化人士叫苦連天;縣長林聰賢也跳出來向文化部長鄭麗君喊話,此舉會削弱地方文化深耕能量,希望中央與地方合力解決。

  • 許多地方文化館都曾申請文化部補助款。(記者簡惠茹攝)

    許多地方文化館都曾申請文化部補助款。(記者簡惠茹攝)

文化部︰前政府政策 已尋求補救

文化部回應,刪減補助款是前任政府政策,新政府已經開始協調,尋求補救措施。

宜縣白米木屐館、珍珠社區稻草工藝館等,超過十三個宜蘭地方文化館申請補助款,僅核發一百萬;各館舍都是在地營運已久的文化館舍,更是社區營造努力的結晶。宜蘭縣博物館家族協會理事長林瑞木說,文化部提出的博物館與地方文化館發展計畫進入第三期,往年都能拿到一千萬元補助,今年只剩下一百萬元,地方館舍要如何生存。

縣長︰削弱地方文化深耕能量

「在地文化不能斷,制度的不足,讓地方與中央一起攜手。」縣長林聰賢打電話給文化部長鄭麗君,表達文化界人士的憂慮,他說,補助一減會削弱地方文化深耕能量,縣府深耕在地,極力保住地方文化館的活力,希望文化部明年調整政策方向,補助不低於過往甚至要更好,縣府彙整地方文化團體意見後,建議中央政府能訂定合理補助原則。

文化部表示,「博物館與地方文化館發展計畫」補助早在五月十八日,新政府上任前就已核定完成,受限於前行政院公共建設計畫規範,造成補助經費資本門增加、經常門銳減,去年經常門補助款有二億一千萬元,但今年配合前述規範僅約六千六百萬元,加上自償率三十%的要求,導致補助款減少,造成部分館所營運衝擊。

「下週一將與國家發展委員會展開補救會議。」文化部指出,新政府上任後,就開始盤點今年度可用預算,將協調各地方文化館進行第二次提案,六月六日開始已經與縣市首長、文化局長,以及地方文化館展開溝通研商,與大家站在一起共度難關。

Vadi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地方文化館舍補助款遭砍 林聰賢向鄭麗君喊話

2016-06-09  14:49

[記者簡惠茹/宜蘭報導]各縣市地方文化館補助款今年硬生生大幅縮減,宜蘭縣內地方文化館舍共申請390萬元,竟然只獲得100萬元補助,不但地方文化人士叫苦連天,縣長林聰賢也跳出來向文化部長鄭麗君喊話,此舉會削弱地方文化的深耕能量,希望中央地方合力解決問題。文化部長鄭麗君強調,施政主軸注重在地文化,刪減補助款是前任政府政策,上任後已開始與各地協調,尋求補救措施。

  • 許多縣市的地方文化館都曾申請補助。(記者簡惠茹攝)

    許多縣市的地方文化館都曾申請補助。(記者簡惠茹攝)

白米木屐館、珍珠社區稻草工藝館等超過13個宜蘭地方文化館補助款原本申請390萬元,現在核發的款僅有100萬元,許多館舍都是在地營運已久的文化館舍,更是社區營造努力已久的結晶。宜蘭縣博物館家族協會理事長林瑞木說,文化部提出的博物館與地方文化館發展計畫已經進入第三期,往年都能拿到1千萬左右的補助,今年居然只剩下1百萬元,讓地方館舍如何生存。

「專業博物館發展的同時,地方文化館也應重視。」林瑞木指出,政策看起來要把民間館舍慢慢終結,實在沒辦法接受,所以正式向文化部撤案表示抗議,並陳情縣長,宜蘭地方文化要持續保存,不應該從政策上放棄,這是對宜蘭在地文化很重的打擊。

「在地文化不能斷,制度的不足,讓地方與中央一起攜手。」縣長林聰賢一接獲地方文化館舍補助巨幅縮減的消息,隨即致電文化部長鄭麗君,表達此舉引起文化界人士憂慮,他說,補助一減,將會削弱地方文化的深耕能量,希望中央和地方合力解決這個問題,縣府在深耕在地的思潮中,極力保住地方文化館的活力,也希望文化部明年調整政策方向,不低於過往,甚至更好,縣府彙整地方文化團體意見後,建議中央政府能訂定合理補助原則。

今年文化館補助短缺的部份,林聰賢承諾,縣府會盡最大的努力協助,讓博物館與地方文化館都可以在宜蘭百花齊放,除了館舍經營者的投入與對文化的執念之外,還需要更多政府支持與民眾參與,縣府願意做一個平台,理解關鍵主因、提出解決之道、多方溝通達成新的共識,文化是台灣的根,希望能在一次次的溝通磨合中,讓在地文化的路,走的更加穩健久遠。

鄭麗君表示,「博物館與地方文化館發展計畫」補助早在5月18日,新政府上任前就已核定完成,受限於前行政院公共建設計畫1比2的規範,造成補助經費資本門增加,經常門銳減,104年經常門補助款有2億1千萬元,但本年配合上開規定,僅約6千6百萬元,加上自償率30%的要求,導致獲經常門部分補助款減少,造成部分館所營運衝擊。

「下週一即與國家發展委員會展開補救會議。」鄭麗君說,她的施政主軸強調在地文化發揚,從擔任立委時期就反對刪減這筆補助款,上任後就開始積極盤點105年度可用預算,近期將協調各地方文化館進行第二次提案,並陸續展開與各縣市首長與文化局長,以及各地方文化館的溝通與共同研商,與大家站在一起,共度眼前難關。

Vadi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獨家/蔣「謂」水? 戶籍人員寫錯 他曾被留校察看

蔣渭水台灣總督府醫學校(台大醫學院前身)的畢業成績單。圖/國圖提供
 
蔣渭水台灣總督府醫學校(台大醫學院前身)的畢業成績單。圖/國圖提供

國家圖書館現正舉辦「團結 知識 力量 蔣渭水:台灣近代人文的萌發」特展,展出蔣渭水就讀宜蘭公學校(今宜蘭市中山國小)和台灣總督府醫學校(台大醫學院前身)的畢業成績單。仔細看成績單,可以發現成績單上「蔣渭水」的渭,寫成「謂」。國圖表示,成績單姓名的「謂」字,是戶籍人員筆誤;保護者(監護人)蔣老番職業欄註記「賣卜者」,就是所謂的相命師。

 

國圖表示,由於父親不願蔣渭水受異族教育,明治32年先授業地方宿儒張鏡光,至明治40年17歲時,才進入宜蘭公學校就讀4年級,並以兩年時間完成6年學業。

 

另外,台灣總督府醫學校畢業成績單上記載,蔣渭水入學前,略曆註明「宜蘭公學校畢業後,曾在宜蘭醫院當傭員1年」,記事欄則登錄「曾毆打日籍水泥匠」,於大正元(1912)年11月15日被處留校察看一周。

Vadi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祭出黃春明條款 宜縣府為文化發展撐腰

宜蘭縣府祭出黃春明條款,為文化發展撐腰。(記者簡惠茹攝)

2016-05-26  20:20

[記者簡惠茹/宜蘭報導]經過紅磚屋事件後,宜蘭縣政府為文化發展撐腰,訂定邀請優秀藝文人士進駐文化空間要點草案,清楚界定藝文人士,並以免收場地使用費的方式,提供藝文人士使用藝文空間。

文化局長宋隆全說,從紅磚屋事件可以看到,現行法規的模糊之處,沒有清楚說明藝文團體、文化專業人士標準,又遭議員質疑為何還要補助款,造成黃春明落入砲火之中,縣府為避免這樣的事情一再發生,因此擬定此要點。

「營造友善文化界環境,才是文化立縣的根本。」宋隆全指出,宜蘭縣政府文化局訂定邀請優秀藝文人士進駐文化空間要點草案,希望營造友善城鄉藝文環境,鼓勵優秀的藝文人士共同推動各項藝文工作及培育文化人才,藉由文化人士活化在地文化空間

宋隆全指出,要點中將藝文人士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曾獲國家級文化獎項的藝文工作者或團隊、第二類是曾獲國家級藝文競賽前三名獎項或宜蘭文化獎、宜蘭獎者、第三類則是具有發展潛力或本縣文化特色的優秀團體或個人,進駐期間以五年為一期,期滿申請續約一次。

Vadi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傳統」藝術中心 沒有「本土」舞台?

 

2016-05-19 05:42 聯合報 記者廖雅欣/宜蘭縣報導

  •  
  •  

 

宜蘭縣傳統藝術界人士,對傳藝中心長期忽略本土藝術,昨天到傳藝要求「還我表演舞台」。 記者廖雅欣/攝影

分享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計畫將部分人力遷到台北市的「台灣戲曲中心」,宜蘭傳統藝術界人士昨由縣長林聰賢帶領,表達強烈不滿,憂心傳藝未來會變成商業經營場所,要求傳藝「勿忘初衷」。

國立傳藝中心主任方芷絮解釋,傳藝北遷到台灣戲曲中心只有一組人員,未來戲曲中心會提供民間團體演出,園區仍留有兩組人力駐守,空出來的大樓確實納入委外經營範圍,但以後會引入更多資源,配合縣府給在地團體表演機會。

林聰賢昨帶著北管藝師莊進才、「本地歌仔」壯三新涼樂園、歌仔戲演員簡育琳、吳安琪等人來到傳藝中心「反映心聲」。

林聰賢說,傳藝創辦縣府克服萬難徵收24公頃土地,目的是為發展台灣傳統藝術,但眼看這幾年逐漸變調,文化界都知道傳藝只重京劇和豫劇,最近更傳出傳藝將遷到「台灣戲曲中心」,園區行政大樓也納入委外經營,令人擔憂未來傳藝會變成商業場所。

「四平戲、南管戲、宜蘭的傀儡戲等都幾近失傳」,林聰賢說,他希望新政府、文化部能夠正視「傳藝走調」這件事,堅持準總統蔡英文「深耕在地文化」的政策主張,傳藝應肩負起台灣傳統藝術發展應有的責任。

縣府並發表聲明主張,要求傳藝避免過度商業操作,應成立經營管理委員會,縣府擔任其中一席委員,將舞台回饋給台灣傳統藝術,對瀕臨失傳的劇種更應有系統展開救援計畫。

「幾乎沒有在傳藝的演出機會」獲國家文藝獎的北管藝師莊進才,傀儡戲傳人許文漢等人都說,近來在傳藝中心的演出少之又少,實在不知傳藝中心在宜蘭,怎能眼見台灣的傳統藝術式微下去。

Vadi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傳統藝術沒舞台 宜蘭文化界反彈

2016-05-18 13:47 聯合報 記者廖雅欣╱即時報導

  •  
  •  

傳出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組織將北遷到台北市新建的台灣戲曲中心,行政大樓甚至都委外經營,引起宜蘭文化界反彈,宜蘭縣長林聰賢與傳統藝術文化界人士,今天在傳藝中心表達強烈的憂心,不滿傳藝長期以來只重京劇,豫劇等大陸劇種,忽略南北管,歌仔戲等在地傳統藝術,擔心台灣特色的傳統藝術就此失傳,要求文化部正視這個問題,不要忘了準總統蔡英文讓台灣文化生根的承諾。

國立傳藝中心主任方芷絮說,傳藝北遷只有一組人員,未來戲曲中心會提供民間團體演出,行政大樓雖委外,但以後會引入更多資源,她允諾會配合縣府給在地團體表演機會。

林聰賢說,宜蘭縣政府在20年前配合中央徵收土地,創建傳藝,無不希望傳藝能給宜蘭傳統藝術傳承的空間和機會,但近幾年來,傳藝明顯忽略在地藝術,重視京劇和豫劇,現在又傳出工作組織要北遷,他擔心傳藝全部都交給委外單位經營,就此成為商業經營場所。

「幾乎沒有在傳藝的演出機會!」獲國家文藝獎的北管藝師莊進才,傀儡戲傳人許文漢,歌仔戲演員簡育琳,吳安琪等人,都說近來在傳藝中心的演出少之又少,實在不知傳藝中心在宜蘭,怎能眼見台灣的傳統藝術式微?

台灣傳統藝術沒有演出舞台,宜蘭文化界今天前往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表達不滿。記者廖雅欣/攝影

分享
 

台灣傳統藝術沒有演出舞台,宜蘭文化界今天前往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表達不滿,主任方芷絮說明未來會注入更多資源。記者廖雅欣/攝影

分享
 

台灣傳統藝術沒有演出舞台,宜蘭文化界今天前往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表達不滿。記者廖雅欣/攝影

分享
 

台灣傳統藝術沒有演出舞台,宜蘭文化界今天前往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表達不滿。記者廖雅欣/攝影

分享
 

台灣傳統藝術沒有演出舞台,宜蘭文化界今天前往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表達不滿。記者廖雅欣/攝影

Vadi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傳藝中心發展失衡 宜蘭在地團體爭舞台

發稿時間:2016/05/18 15:31

最新更新:2016/05/18 17:42

字級: 字級縮小字級放大

 
 
 
 
 
多數宜蘭在地傳統文化團隊認為,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近 年來偏重京劇及豫劇發展,沒有提供他們舞台,18日前 往園區表達心聲。傳藝中心允諾,會配合縣府給這些團 體表演機會。 中央社記者沈如峰宜蘭縣攝 105年5月18日

(中央社記者沈如峰宜蘭縣18日電)多數宜蘭在地傳統文化團隊認為,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近年來偏重京劇及豫劇發展,沒有提供他們舞台,今天前往園區表達心聲。傳藝中心允諾,會配合縣府給這些團體表演機會。

宜蘭縣長林聰賢上午率領曾獲得教育部民族藝術薪傳獎的北管戲曲藝師莊進才、壯三新涼樂團、悟遠劇坊及福龍軒傀儡戲團等領導者,前往傳藝中心,針對傳藝中心行政中心將北遷,還有園區近年來偏重京劇及豫劇發展,沒有提供宜蘭在地傳統藝術表演團隊舞台,表達心聲。

林聰賢說,委外經營的傳藝中心近年來逐漸背離原來成立目的,一昧朝觀光娛樂方向發展,且長期以來只偏重京劇或豫劇等中國大陸劇種,忽略南北管及宜蘭歌仔戲等在地傳統藝術,希望文化部及傳藝中心官方單位正視這個問題,也期許傳藝中心不要忘記初衷,深耕宜蘭在地文化。

「在傳藝中心演出的機會幾乎沒有」悟遠劇團團長簡育琳說,劇團近年來一直在創新發表,但是在宜蘭維持經營很辛苦,甚至還要對外募款,希望傳藝中心多疼惜在地劇團,並在園區有更多舞台演出。

「演出團隊不在乎表演收入,重視的是要有舞台可以推廣及吸引傳承」福龍軒傀儡戲團團長許文漢認為,政府在負責傳統藝術傳承上,北部有傳藝,南部有高雄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籌備處,雖然政府在各種表演藝術的推廣與支持上要「雨露均霑」,但可惜的是在傳藝中心的舞台上,幾乎沒有宜蘭在地的重要團隊,呼籲政府與傳藝中心要重視。

傳藝中心主任方芷絮說,園區過去偏重京劇及豫劇發展,不是要吸引或取悅陸客,會有這樣情況,主要是相關組織變革與資源減少有關。

她指出,園區在民國91年成立時,主要負責全台傳統藝術與民俗文化推廣與保存,但在97年「文化資產保存法」修正後,成立專責單位的文化資產局,加上位於台北市士林芝山的台灣戲曲中心將在明年開幕,屆時旗下的台灣國樂團、國光劇團與台灣音樂資料館都將進駐,所以才將傳藝中心1/3人力北遷。

方芷絮表示,屆時台灣戲曲中心將提供7成的場地空間,讓其他民間表演團體可以進駐演出,傳藝中心也已獲得6年計畫經費,可讓快要失傳的傳統藝術表演團體生根培育,保證不會忘記初衷。此外,傳藝中心未來會與宜蘭縣政府配合,讓一些在地團體有一定的舞台。1050518

Vadi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傳藝中心發展失衡 宜蘭在地團體爭舞台

發稿時間:2016/05/18 15:31

最新更新:2016/05/18 17:42

字級: 字級縮小字級放大

 
 
 
 
 
多數宜蘭在地傳統文化團隊認為,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近 年來偏重京劇及豫劇發展,沒有提供他們舞台,18日前 往園區表達心聲。傳藝中心允諾,會配合縣府給這些團 體表演機會。 中央社記者沈如峰宜蘭縣攝 105年5月18日

(中央社記者沈如峰宜蘭縣18日電)多數宜蘭在地傳統文化團隊認為,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近年來偏重京劇及豫劇發展,沒有提供他們舞台,今天前往園區表達心聲。傳藝中心允諾,會配合縣府給這些團體表演機會。

宜蘭縣長林聰賢上午率領曾獲得教育部民族藝術薪傳獎的北管戲曲藝師莊進才、壯三新涼樂團、悟遠劇坊及福龍軒傀儡戲團等領導者,前往傳藝中心,針對傳藝中心行政中心將北遷,還有園區近年來偏重京劇及豫劇發展,沒有提供宜蘭在地傳統藝術表演團隊舞台,表達心聲。

林聰賢說,委外經營的傳藝中心近年來逐漸背離原來成立目的,一昧朝觀光娛樂方向發展,且長期以來只偏重京劇或豫劇等中國大陸劇種,忽略南北管及宜蘭歌仔戲等在地傳統藝術,希望文化部及傳藝中心官方單位正視這個問題,也期許傳藝中心不要忘記初衷,深耕宜蘭在地文化。

「在傳藝中心演出的機會幾乎沒有」悟遠劇團團長簡育琳說,劇團近年來一直在創新發表,但是在宜蘭維持經營很辛苦,甚至還要對外募款,希望傳藝中心多疼惜在地劇團,並在園區有更多舞台演出。

「演出團隊不在乎表演收入,重視的是要有舞台可以推廣及吸引傳承」福龍軒傀儡戲團團長許文漢認為,政府在負責傳統藝術傳承上,北部有傳藝,南部有高雄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籌備處,雖然政府在各種表演藝術的推廣與支持上要「雨露均霑」,但可惜的是在傳藝中心的舞台上,幾乎沒有宜蘭在地的重要團隊,呼籲政府與傳藝中心要重視。

傳藝中心主任方芷絮說,園區過去偏重京劇及豫劇發展,不是要吸引或取悅陸客,會有這樣情況,主要是相關組織變革與資源減少有關。

她指出,園區在民國91年成立時,主要負責全台傳統藝術與民俗文化推廣與保存,但在97年「文化資產保存法」修正後,成立專責單位的文化資產局,加上位於台北市士林芝山的台灣戲曲中心將在明年開幕,屆時旗下的台灣國樂團、國光劇團與台灣音樂資料館都將進駐,所以才將傳藝中心1/3人力北遷。

方芷絮表示,屆時台灣戲曲中心將提供7成的場地空間,讓其他民間表演團體可以進駐演出,傳藝中心也已獲得6年計畫經費,可讓快要失傳的傳統藝術表演團體生根培育,保證不會忘記初衷。此外,傳藝中心未來會與宜蘭縣政府配合,讓一些在地團體有一定的舞台。1050518

Vadi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博物館故事在宜蘭」特展 處處有驚奇

博物館故事在宜蘭特展中的旺山休閒農場展區,擁有300多種南瓜品種,宛如南瓜博物館。(記者江志雄攝)

2016-05-16  17:19

[記者江志雄/宜蘭報導]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博物館故事在宜蘭」特展今天開展,由蘭博家族17家館舍策劃,設有12個展區,其中的旺山休閒農場,園主林旺山父子3人聯手打造南瓜王國,園區種植300多種南瓜,隨著四季變化,處處充滿驚奇。

  • 白米木屐館展區。(記者江志雄攝)

    白米木屐館展區。(記者江志雄攝)

  • 珍珠社區的稻草猴。(記者江志雄攝)

    珍珠社區的稻草猴。(記者江志雄攝)

  • 勝洋休閒農場也有設展區。(記者江志雄攝)

    勝洋休閒農場也有設展區。(記者江志雄攝)

蘭博呼應今年518國際博物館日,選定「博物館故事在宜蘭」為主題,故宮準副院長李靜慧也出席開幕儀式,活動將展至11月8日。

特展內容分成宜蘭好所在、宜蘭好快樂、宜蘭好滋味3大主題區,透過圖文、影像、實體作品呈現,另有超薄牛舌餅、金棗蜜餞、黑棗紅露、飯糰DIY體驗,每週一憑特展門票,可折抵DIY費用30元。

旺山休閒農場以南瓜隧道打出名號,園區南瓜品種涵蓋全球5大洲,宛如南瓜博物館,這次用「纍纍果實的金色豐收」凸顯展區獨特性。

白米木屐館展區推出「白米心木屐情的溫暖」,述說著蘇澳鎮白米社區有多家礦石加工廠,空氣污染落塵量一度名列全國前茅,藉由社區總體營造,逐步改造社區環境,並推動木屐產業,成立白米木屐館,吸引大批遊客造訪,成功脫胎換骨,寫下社造的一頁傳奇。

Vadi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訪宜蘭櫻花陵園 柯P:台灣現況跟蔣渭水診斷差不多

2016-05-14  13:31

[記者簡惠茹/宜蘭報導]台北市長柯文哲今天第二次來到宜蘭的渭水之丘,這次更率領市府一級主管參訪,看見蔣渭水當初對台灣社會的「診斷」,柯文哲感慨地說,95年過去了,藥方都還是差不多,台灣社會還有很多要繼續努力。

  • 柯文哲感慨地說,95年過去了,藥方都還是差不多,台灣社會還有很多要繼續努力。(記者簡惠茹攝)

    柯文哲感慨地說,95年過去了,藥方都還是差不多,台灣社會還有很多要繼續努力。(記者簡惠茹攝)

  • 北市長柯文哲今天第二次來到宜蘭的渭水之丘。(記者簡惠茹攝)

    北市長柯文哲今天第二次來到宜蘭的渭水之丘。(記者簡惠茹攝)

柯文哲與宜蘭縣長林聰賢等人今天上午逐一在渭水之丘獻花後,聽著建築師黃聲遠的導覽,沿著參觀步道,來到鉛板複製的蔣渭水臨床講義,林聰賢跟柯文哲分享,蔣渭水的臨床講義,寫出台灣社會短視近利的病狀,鉛板刻著,經過診斷,台灣是世界文化的低能兒,還需透過正規學校教育、圖書館、讀報社等最大量藥劑迅速服用。

柯文哲感慨地說,蔣渭水1921年寫的臨床講義對台灣的診斷,95年過去了,看起來好像還是跟現在差不多,那表示台灣還是有很多事情要繼續努力,解方藥方都一樣,差不多。

北市府團隊來到櫻花陵園,柯文哲特別稱讚宜蘭是很值得學習的對象,櫻花陵園規模、設計到營運都了不起,宜蘭的公共建設在他看起來都非常好,規模宏遠,特別羨慕重大公共工程可以一貫,不會換人就轉彎,這是台北市非常需要學習的地方。

媒體也詢問柯文哲,櫻花陵園環境那麼好,有沒有考慮來這裡?柯文哲笑了一陣後回答,聽說很多醫界朋友來買這裡,許多醫界前輩都特別為了蔣渭水來買很多靈位。

林聰賢表示,台北人習慣把宜蘭當作後花園,但宜蘭是台灣北部桃花源,誠摯歡迎柯市長帶市府團隊交流,去年與柯市長團隊共同合作推動渭水先生移靈,得到很好的交流合作經驗,柯市長團隊從台北來也經歷雪隧必塞,未來首都圈對於周邊衛星縣市的交通課題,希望將來有更進一步合作。

 

Vadi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